全运会2025.杨德强专访|体育有门槛 五化协同培养社会体育观
体育从来都是有门槛的事,当中的赛例、法则以至营运方式和语言,并不容易理解。全运会香港赛区统筹办公室主任杨德强接受《01体育》专访时坦言,每个运动项目各有规则,而且规则繁琐,以举办一场足球比赛为例,比不少种类的活动都要复杂和困难。有此门槛之下,社会要培养出一套自身的“体育观”,似乎还有漫漫长路,杨德强认为体育政策“五化”产生协同效应,香港社会对于体育的认同与理解,已朝着正面方向发展。
摄影:郑子峰
从2016年2月1日上任体育专员,到2022年10月31日退任,再于2023年“复出”任职全运办主任,杨德强见证香港体育在最近十年的急剧变迁。
“香港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未获奖牌,相关部门当时就开始为2020年东京奥运部署,除了增加资源,最难忘的当然是疫情期间如何安排运动员出外比赛后回港隔离,同时不影响训练。东京奥运的确是转捩点,扭转了当时的社会气氛,亦令到香港人开始明白体育是什么一回事,对运动员以至整个行业都有更多认可。”
事实上,香港社会近年对体育的讨论愈来愈多,特别是政府资源层面。杨德强认为,政府对体育的支持是重要一环,但体育发展并非只得一种模式,政府、商界、学术界和市民如何在“五化”(普及化、盛事化、精英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框架下产生协同效应,才是体育发展的全貌,他特别提到“专业化”一栏,当中的专业不只是运动科学方面,更需要熟悉体育的市场推广专业人才。
“做好普及化,多人参与,才能举办盛事,但盛事不能只依赖政府资助,如何吸引商界投放资源,从而发展成一门产业,这方面同样需要专业人才。”
杨德强对于香港体育发展感到乐观,即使体育本身门槛高,“例如有的运动员现役时未必是最顶尖,但退役后仍然想回馈自己的运动项目,他们本身就具有相关知识,有条件成为专业人才”,所以他认为大学能开办更多关于体育市场推广及管理的科目,壮大体育的人才库,对于体育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他亦提到启德体育园落成后,体育盛事比以前更多,已经朝向产业化和专业化迈进。“我做体育专员时,上立法会申请拨款兴建启德体育园,当时有声音认为用几百亿兴建球场,怎会坐得满?其实我们做了很多市场研究,对于体育亦有愿景,当‘体育人口’愈来愈多,体育的行销实力亦愈来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