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2025|一文睇清佩剑打法 快速认识与花剑及重剑有何分别

撰文: 赵子晋
出版:更新:

佩剑讲求力量、速度、身体质素,男子队在国际舞台打出成绩困难重重。港队男佩在杭州亚运颗粒无收,对上一面大型运动会的奖牌已是2018年雅加达亚运,加上接连错过数届奥运,港队男佩仿佛在近年的剑击热潮中被遗忘。
在启德体艺馆主场出击的粤港澳全运会,港队男子佩剑代表何思朗过关斩将,历史性杀入决赛,创下港队男佩在全运的最佳成绩。本文教大家认识佩剑,快速认识佩剑的特点。

什么是佩剑?与花剑、重剑有什么分别?

佩剑(Sabre)攻击以劈为主,只要以剑碰到对方电衣即着灯,与以刺为主的花剑、重剑不一样。佩剑又名“军刀”,护手盘呈半月形,保护剑手的手部。

佩剑如何得分?打什么位置可以得分?

上半身与头部是佩剑的有效部位,即是剑手穿上金属衣与面罩的范围。佩剑得分与否,讲求进攻权,与花剑一样,上前一方较为有利,若然一方上前,另一方后退,双方同时打中对手的话,进攻一方得分。

另外,佩剑经常在“四米板”(编按:双方剑手开始时的距离为4米)决出胜负,裁判透过谁先起动、谁先出手,判断谁有进攻权、谁得分,但每个裁判的尺度不同,所以佩剑是三种剑中较多具争议判决。

何思朗在全运会男子佩剑打入决赛,缔造历史。(廖雁雄摄)

佩剑有什么特色?

佩剑的规则有进攻权的关系,所以上前一方较有利。当双方听到裁判指示后,剑手们通常立即上前,斗快获得进攻权,故此佩剑节奏明快。佩剑不少分数在“四米板”决出,讲求力量、速度,但观赏门槛比花剑和重剑高。

(廖雁雄摄)
(廖雁雄摄)

为何香港佩剑成绩不及花剑及重剑?

佩剑讲求力量和速度,比花剑和重剑更倚重身体质素分出胜负,香港剑手的身形对比外国剑手稍为输蚀,要在国际赛打佳绩难度增加,在花剑、重剑可用小技术弥补身形上的不足。

(廖雁雄摄)

为何在香港佩剑较少人打?

佩剑在香港较迟起步发展,直至2000年后才涌现更多佩剑选手,加上佩剑装备较多,打法比较复杂。花剑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剑击项目,早在80年代已开始;重剑规则没有进攻权(编按:只要打中有效部位着灯便得分),对初学者较易上手,所以更多剑击初学者选择花剑、重剑。

香港有什么佩剑好手?

男子佩剑“大师兄”林衍聪为香港佩剑创下不少第一次,他在2012年出战伦敦奥运,是港队男佩至今唯一的奥运代表,其后出现罗浩天、何思朗等中生代剑手,然后陈乐熹、何柏霖是男佩新一代的代表。

(廖雁雄摄)
何柏霖在今届全运亦勇闯8强。(廖雁雄摄)

每次大型运动会时,港人对体育的关注度提高,香港剑击队近年不论在奥运会、亚运会战绩亮眼,连最高荣誉奥运金牌也是港队的囊中物,惟只限花剑、重剑,佩剑在这股浪潮中被遗忘,或许在今届主场举行的全运会,佩剑有机会走进港人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