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柬、马贸易协议暗藏“毒丸条款” 搅局东南亚遏制中国
撰文: 陈楚遥
出版:更新:
英国传媒报道,美国近期在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协定中纳入“毒丸条款”(poison pills),引发广泛关注与争议。报道形容,这意图遏制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并测试东南亚国家忠诚度。
《金融时报》报道,这些条款是上周美国与马来西亚和柬埔寨新协定的一部分,规定若任何一国签署合作协议,危及美国“核心利益”(essential US interest)或对美国安全“构成实质威胁”(poses a material threat),美国有权取消协议。
2025年10月26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图为特朗普与安瓦尔签署贸易协议。(Reuters)
瑞士洛桑IMD商学院教授埃文内特(Simon Evenett)指出,此类条款定义宽泛,赋予美国单方面终止协议权力,将贸易协定从商业工具,变为管控伙伴国外交经济政策的手段,还为华盛顿在东南亚创造新筹码。2020年《美墨加协定》虽有“毒丸条款”先例,但触发机制有明确法律界定,与此次跟东南亚国家的协定不同。
贸易评论员称,条款全面性迫使与中国贸易的小国选边站,可能改变美国未来在东南亚的贸易外交进程。经济学家表示,这或促使东南亚出口商重新考量供应链选择,改变地区投资和生产模式。
Flint Global贸易顾问洛(Sam Lowe)认为,美与马、柬协定是战术性安排,旨在缓解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极端影响,仅在情况变化前有效。
2025年10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东盟-美国峰会上发表讲话。(Reuters)
在马来西亚,该协定遭激烈批评,被指损害国家主权与中立政策,不过马来西亚贸易部门强调美国无权强迫其做决定。此外,美国正考虑对经东南亚港口转运的中国商品加征40%关税,未来与泰、越等国的互惠关税协定走向也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