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揭开中国生产力悖论 中国工人实际产出是美国2至3倍
中国学者单伟健撰文指,中国是世界制造业领导者,但研究大多声称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力远低于美国,背后源于研究方法的缺陷。文章指出在可以用实物量衡量的行业中,中国工人实际产出是美国工人2至3倍。
单伟建为资深投资人兼学者,是香港私募基金太盟集团(PAG Group)行政总裁,曾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也担任过世界银行投资官员。他的文章《揭开中国生产力悖论》(Unraveling China's Productivity Paradox)11月6日刊登于Gavekal金融研究服务公司网站。
文章指出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的领导者,例如在造船、电动车、锂电池、商用无人机和太阳能板等领域都贡献高达3分之2实体产出,但几乎现有研究都声称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力远低于美国,因何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生产力却不高?他指根源在于研究方法的缺陷。
作者解释,缺陷包括未能区分原始设计制造商(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s,即ODM)和原始设备制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即OEM),ODM例子有苹果、英伟达,ODM厂商可以不雇用任何生产工人,价值来自产品设计和采购管理,OEM则有富士康、台积电等,专注于实体生产。
他指出,富士康、台积电都是世上效率最高、生产力最强的制造商之一,但传统的增加价值衡量劳动生产力的方法,将ODM、OEM混为一谈,得出矛盾结论,即效率最高的制造商反而劳动生产率低。
另一缺陷是没有充分考虑两国之间显著的价格差异,相同产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差异巨大,若无充分考虑价格、购买力差异,增加价值方法或无法反映真实生产力。
中国工人实际产出是美国工人2至3倍
他指,在可以用实物量衡量的行业中,中国工人实际产出是美国工人2至3倍,但若果以名义增加价值来衡量,由于价格、购买力差异,中国优势缩小到约20%,文章称,若然衡量方法得当,中国不止在制造业产出方面,就连在制造业生产力方面,也确实是全球领导者。
作者指,为更准确地评估制造业的真实劳动生产力,需要进行同类比较,即OEM应与同一行业的OEM比较,并且需要衡量人均实物产出。
文章检视5个在美国、中国均有关键生产商且有实体产出资料的行业,包括造船、综合钢铁厂、电动车、太阳能光电模组和水泥。
他指出,在所有产业中,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力(以人均实物产出计算)均高于美国,平均是近2.4倍。若以名目增加价值计算,中国优势则缩小至平均1.2倍,只有水泥业是个例外,中国人均实物产出略高于美国,原因是价格差异庞大。
文章指出,中国更高的劳动生产力并未转化为比美国更高的工资,美国工人的薪水是中国工人的5到6倍,以特斯拉(Tesla)为例,其上海员工生产力是美国员工的2倍,但以美元名义计算,工资却只有美国员工的17%到18%。
作者进一步指,美国推行的再工业化政策,例如施压苹果在国内组装iPhone,是逆势而行,不太可能成功,且若这些政策实施,将降低国民收入。
文章称,中国的愿景著重于制造业优势,至于美国的再工业化只有著眼于高端、高附加价值的制造业,才能在长期内取得成功,而这类制造业无需贸易保护,全球化将使两国都能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