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对美国制造业的正面效应|安邦智库
在特朗普将关税作为其经济政策的核心策略之后,推出了钢铝、汽车、铜等大幅度上调的行业关税,以及和美国贸易逆差挂钩的对不同国家的对等关税,并宣称新的关税能够在不影响美国通胀的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让美国政府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税率,吸引更多的资本来投资美国,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
不过,一众媒体认为,特朗普推高的关税最终必定会通过推高美国通胀来由美国人买单,通过关税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是一种致命幻觉。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大多数是华尔街、投资者界以及美国的权威经济学家,因此影响很大。
对于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国内相关媒体曾称,6月份易受关税影响的核心商品价格出现擡升。该媒体引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的观点说,美国6月CPI数据标志着关税的通胀正式拉开序幕。这意味着关税成本开始从企业端向消费者传导,并可能长期持续下去,拖累美国经济陷入滞胀。
也有国内其他媒体撰文表示,美国低估了制造业回流的难度,美国工人,不仅成本高,生产效率、纪律性都差一截,光靠关税根本补不齐这个差距,关税能救美国制造是致命幻觉。
并且,部分国际投资银行的观点也与此类似,甚至野村证券这样的跨国金融巨头也对此颇有微词。不过,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这些与安邦以往预测截然不同的观点,实际是过于偏颇了。相关分析人士也指出,美国经济和美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似乎验证了关税对美国经济的确起到了振兴和拉动作用。
第一,关税的确为美国带来了额外的财政收入,这会为《大而美法案》中为企业减税的政策动议落实创造有利条件。
相关分析人士指出,从美国财政部公布的6月份的收入数据来看,关税收入正在迅速充实美国国库。在特朗普上台后的2025年上半年,美国的关税收入总计达到872亿美元。数据显示,美国的关税收入自特朗普宣布实施对等关税中的10%基础关税的4月起激增,6月达到26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4.2倍,是5月份的1.2倍,4月份的1.7倍,3月份的3.1倍。七月份,美国的关税收入更是达到了280亿美元,同比猛涨243%。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的关税分析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25%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关税收获了107亿美元的税收,10%的基本税率产生了超过177亿美元的关税收入。美国财政部甚至称,预计关税今后将达到仅次于企业所得税的规模。
第二,关税并未实质性加剧美国的通胀。虽然6月份美国的关税收入同比增长3.2倍,环比增长20%。相关分析人士据此认为,目前的数据显示,关税对美国物价的影响非常有限。
美国CPI在6月环比上涨0.3%,同比的通货膨胀率为2.7%,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核心通胀率,6月环比上涨0.2%,低于市场预期。同比上涨2.9%,与市场预期一致。分类看,推动美国通胀的,是与关税无关的食品和住房等类别,与关税有关的汽车等类别价格反而有所下降。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对关税更为敏感,6月份PPI环比涨幅为零,低于市场预期的0.2%;同比上涨2.3%,较5月份回落了0.4个百分点。核心PPI,环比也与5月持平,同比上涨2.6%,与5月持平。均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此前认为关税将推动美国通胀的高盛集团,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不得不承认,初期阶段关税的影响比预期的要小”。
相关分析人士表示,关税之所以未能推动美国通胀,是因为商品出口商为了保住美国市场,主动降低了对美国的出口价格。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 5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价格,比2024年12月下降了约2%。据日本银行统计,3月至5月期间,日本汽车出口到北美的价格更是下跌了17.7%。7月8日,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发布的分析报告中指出,即使加上关税成本,进口商品的价格仍比关税实施前便宜。
企业方面,美国钢铁制造业巨头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于7月下旬公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该业绩显示,得益于特朗普25%的钢铁关税,该公司钢材出货量创历史新高,亏损额大幅收窄,财务指标出现了预期之外的好转。该公司在二季度交付了创纪录的429万净吨钢材出货量,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3.6%。这是该公司最近10年来第一次出现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综合收入为49亿美元,环比增长6.5%。该公司的钢铁单位成本下降了每吨15美元。其调整后的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DA)为9700万美元,比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净亏损的1.74亿美元,提高了2.68亿美元。
该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洛伦科·贡萨尔维斯(Lourenco Goncalves)高调赞扬了特朗普总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称对外国钢铁进口征收25%至50%的关税,对美国钢铁和汽车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他还称,第232条钢铁关税“在支持国内钢铁行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没有迹象表明特朗普政府将利用232条款关税作为与其他国家贸易协议的筹码,我们对此表示赞赏,并完全期望政府能够继续执行第232条关税。
第三,特朗普关税对美国制造业回流与复苏起到了实际作用。《US.NEW》报道称,此前一直只向国防制造商供应精炼稀土产品的美国唯一的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已与Apple 签署了5亿美元的稀土产品供应协议。这是自美国30年前决定退出稀土精炼生产,完全依靠中国稀土供应链以来,在重构稀土供应链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相关分析人士表示,从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因钢铁关税出货量增长和财务改善,到苹果公司因稀土出口管控将稀土采购从中国转移至美国本土,均显示特朗普以关税为核心的经济政策,对美国制造业的复苏与回流已产生结构性推力。概而言之,关税政策通过三重机制——财政激励重塑成本、市场保护提振本土产能、战略产业加速重构——成为制造业回流的重要驱动力。
首先,税收杠杆可有效对冲成本劣势。从宏观角度看,关税收入激增为减税与企业回流提供资金支持。从微观角度看,企业通过“关税豁免+投资抵税”重构成本。例如海尔旗下GE Appliances回迁洗衣机生产线美国后,虽人工成本增40%,但因关税豁免和设备抵税,综合成本反降18%。类似地,美国一季度制造业回流项目平均获12.7%税收减免,显著抵消了劳动力成本差距。
其次,关税保护了本土市场,产能扩张获得驱动力。25%-50%的钢铝关税直接提振美国钢铁业,25%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关税,倒逼车企本土化。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二季度钢材出货量同比增长7.5%;日本制铁投资百亿美元收购美国钢铁;汽车关税尽管短期打击美系车企墨西哥工厂,但现代汽车启动“美国制造2028计划”,将汽车钢板本土化率从35%提至68%,物流成本降22%。
再次,通过与国家安全战略绑定,关税政策推动了美国关键产业本土化。美国唯一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此前获国防部4亿美元投资,并获得Apple5亿美元钕磁铁供应协议,将在得州新建生产线。五角大楼更承诺“兜底采购10年产能”,为美国本土稀土产业链重构注入强心剂。
同时,半导体本土化也在加速。美国通过《芯片法案》补贴和关税增加进口成本,吸引台积电、三星在美建厂,美国半导体产业因此快速技术升级,扩大产能。6 月份,美国工业生产活动比上月增长 0.3%。制造业增长 0.1%。标准普尔全球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5月的52升至6月的52.9,高于市场预期的51,反映出美国工厂活动出现三年多来最大幅度的扩张。
自今年8月以来,美国政府部门陆续公布了一系列关键经济指标的新动向。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2%。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美国7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3.1%,环比涨幅为0.3%。 这两项数据均高于上月,其中环比涨幅为近6个月以来的最大值。同时,美国7月PPI同比涨幅从前月的2.3%飙升至3.3%,为今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并且远超预期的2.5%,美国7月PPI环比0.9%,为2022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预期0.2%,前值 0%。相关分析指出,7月相关经济指标意味着关税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正在积累,机构也一度降低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同时,美国相关金融机构的数据追踪也显示,美国民众的信用卡逾期率也有提高,民众生活压力有所增加。
对此,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人员认为,就CPI和PPI的涨幅而言,7月的涨幅确实较6月有显著提升,但是并未呈现出全面加剧甚至失控的态势。并且,需要看到的一点是,作为在产业链上曾和中国深度绑定的国家,其对华脱离的过程注定会充满较多的波折和反复,这些都会反映到美国基本经济数据的走势上。但是,就相关出口商的主动降价态势和美国政府已经取得的相关成效来看,加征关税未必会造成美国通胀压力的全面失控,美国政府财力的增强也意味着有着更多应对通胀的手段。对于美国关税政策一定会对美国制造业产生实质性不利影响的观点,仍宜谨慎。
最终分析结论:
此前,曾有分析指出,美国的产业回流政策自推行以来,实际进展程度有限。但是,自特朗普全面启动新一轮关税政策以来,无论是比较重要的经济指标还是有着重要经济意义的相关产业,都出现了十分理想的增长势头,美国财政收入也有了一个理想的增长源,这些都为美国后续经济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所以综合来看,安邦以前有关美国经济政策的预测是正确的,外界可能错误低估了特朗普经济政策的正面效用。
本文原载于2025年9月4日的安邦智库每日金融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