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谈判:“和平奖”虚荣、中东政治现实与特朗普的幸运
10月6日的开罗将会是加沙能否达成停火甚至是长远和平的决定性场合。
早前儿子被以色列在卡塔尔炸死的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哈亚(Khalil al-Hayya)、追随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20多年的战略事务部长德尔默(Ron Dermer),以至特朗普(Donald Trump)数十年好友兼和平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和特朗普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在特朗普首届任期曾提中东和平方案)都会到当地进行谈判。
在特朗普持续威胁如果谈判无果将有“大规模流血”(massive bloodshed)之际,这可算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时刻。
特朗普9月29日在白宫公布“20点加沙和平方案”之后,和平进展如火如荼。
内塔尼亚胡无奈同意了接受这份要求以色列最终完全撤军甚至可能要接受巴勒斯坦建国的方案。他更被迫为以色列早前的轰炸向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Sheikh 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Thani)道歉。
本来与美国分道扬镳决定直接承认巴勒斯坦国来施压以色列的英、法、加、澳都支持特朗普方案。其中,与英国工党政府关系密切的前首相贝理雅(Tony Blair)更是特朗普方案的始作桶者(按:他在加沙战争开打之初已在准备相关方案),将会是方案中负责监督加沙过渡期管治的“和平理事会”成员之一;法国亦将特朗普方案和法国及沙特主导的另一促和行动扯上关连。
卡塔尔、约旦、阿联酋、印尼、巴基斯坦、土耳其、沙特和埃及等关键阿拉伯或穆斯林国家亦一同发表联合声明支持特朗普方案。(按:虽然他们对于特朗普最后提出的20点方案省略了以色列撤军具体时间和对巴勒斯坦建国的直接支持文句等有微言。)
在特朗普的“周日通牒”要胁之下,哈马斯也迅速回应,点名感谢“特朗普总统”的和平努力,同意其交换囚犯/人质、即时大增人道物资进入、否决占领加沙和加沙人口迁离的主张,表明愿意根据特朗普方案的交换条件来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以换取以色列全面停火和完全撤军。
虽然哈马斯的回应没有提到哈马斯自身去军事化、不能参与未来加沙管治的问题,也间接否定特朗普方案中由跨国组织暂时接管加沙的提议,但特朗普却大赞哈马斯“已经准备好接受长久和平”,公开要求以色列即时停止轰炸加沙。由此可见特朗普的急于求成。
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哈亚9月9日被以军炸伤后的首次公开受访片段:
虽然内塔尼亚胡执政所系的以色列极右官员都公开反对特朗普方案,但不同民调显示超过五成甚至是七成的以色列人都支持特朗普方案,反对者不足两成甚至只有单位数字的百分比。
在这样的民情之下,内塔尼亚胡本人的执政即使没有民意支持,但他也可以拿着支持特朗普方容的民调来反压极右--事实上,反对特朗普方案的极右官员至今也未敢脱离内塔尼亚胡的联盟政府。
不同媒体的报道或分析,都认为以色列9月9日轰炸美国盟友卡塔尔的行为促成了此刻的特朗普方案。特朗普甚至据报曾以“F”字头的英文粗口在背后痛批内塔尼亚胡。可是,从争夺诺贝尔和平奖的维度来看,特朗普此刻的“和平努力”在时间上也确实“非常巧合”。
和平奖限期临近 特朗普公开施压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10月10日早上就要公布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谁属。特朗普则“刚好”在委员会成员要投票决定得主之际全力急推加沙停火。
事实上,在内塔尼亚胡致电警告特朗普哈马斯的回应其实并不值得庆祝之时,特朗普据报又再爆粗指内塔尼亚胡太过悲观。特朗普自己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则力主各方“迅速行事”,要在本周内就达成特朗普方案的“第一阶段”--相信这是指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囚犯/人质交换,以及以军的停火和局部撤退。
虽然过去大半年,大家都知道特朗普一心力求诺贝尔和平奖,不过他一直都(以特朗普的标准来说)用较为低调的方式争取,没有言必和平奖,只是落力大谈自己叫停了多少场战争。
争取和平奖的工作通常在幕后进行,当中包括威特科夫和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对欧洲的游说,以及特朗普自己借关税谈判为由亲自在毫无预警之下致电挪威财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谈和平奖问题等。(按:斯托尔滕贝格曾任北约秘书长,与特朗普多次交手。)
可是,随着10月10日的得奖限期迫近,特朗普也顾不得营造自己得奖“众望所归”的剧情,自己亲上“前线”要求得奖。在9月24日的联合国大会发言中,他就公开声言“人人都说我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9月30日,在所有美军高层聚首维珍尼亚洲匡提科海军陆战队基地(Marine Corps Base Quantico)的罕有场合上,特朗普更声称,如果诺贝尔委员会把和平奖颁给一个“什么都没做的人”,这“将是对我们国家的一大侮辱”,“我不想得奖,我想我们国家得到这个奖。”
虽然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理论上是独立行事的组织,但其五人成员由挪威国会任名,当中不少也是前政府官员。当全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领袖公开声明如果他们不把和平奖颁给他的话,这将是对美国的侮辱时,人口不足600万的小国挪威能不考虑到不颁奖给特朗普的后果吗?
幸运的是,2025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限期1月31日已过,3月至4月之间就已经有了“最终候选名单”,因此诺贝尔委员会的成员还可以用“程序理由”在背后透过他人向特朗普说情,期望到明年特朗普会把得奖一事忘掉。这当然是一种政治赌博,但若然他们不想败坏和平奖声誉的话,这种“拖字诀”是唯一出路。
对于加沙停火而言,2025年和平奖得主谁属并不是关键,关键是特朗普对于和平奖的渴求。只要这个渴求还存在,特朗普就有动因继续施压以色列遵守其加沙和平方案--特别是,特朗普将会是加沙和平委员会的主席。
不完美的现实主义
这个和平方案,无可否认,充满着瑕疵、模糊不清和对以色列的偏袒。但现实总是不完美的。这份方案已经是最有可能实现的加沙和平计划。
对于囚犯/人质交换,它有着明确人数的规定。对于以色列紧随哈马斯同意释放人质后的撤军安排,这份方案也至少提供了一个(似乎是用简单绘图程式画成的)粗略地图,作为详细谈判的起点。
根据方案,哈马斯要放弃的是其武器和管治加沙的权力和权利。巴勒斯坦人也要接受像科索沃一般的外部介入管治模式,当中包括由巴勒斯坦人和外部专家组成的非政治技术官僚临时政府、由特朗普主持的和平委员会,以及国际维稳部队。而巴勒斯坦建国也要等到如今管治东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完成深刻改革之后才能开始推进。
而以色列的右翼,则要放弃追究愿意放下武器的哈马斯人员、放弃吞并加沙,长远接受以军完全撤出加沙,以至最终接受巴勒斯坦建国--虽然内塔尼亚胡在其希伯来语的发言中依然坚称他没有接受巴勒斯坦国,也强调以色列将会维持在加沙大部份地区的军事控制,但若然特朗普一以贯之的施压,以色列最终对于和平方案的终点没有拒绝接受的空间。
简单而言,这其实就是以哈马斯的消灭来换取和平以及巴勒斯坦最后一丝建国希望的交换。这种交换明显是偏袒了以色列,一下子就把人质都换回来,而且亦不用马上完全撤出加沙;巴勒斯坦人能够得到的也只是一种未必能实现的希望。可是,在以色列的强横武力压制,以至区内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只愿出口不愿出手”的背景之下,这却是政治现实所容许的最佳交换选项。
因此,当特朗普强拉内塔尼亚胡公开同意此和平方案之后,全世界都几乎一致表达支持。
加沙哈马斯的自保、以色列右翼的野心,将会是这项和平方案的最大阻力。而唯一有可能可以压下双方的人,则是能够施压中东国家去游说哈马斯,以至直接施压以色列的美国总统。
其实,早在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越境突袭的那一刻开始,这种加沙和平方案的逻辑已然存在,只是当时的拜登(Joe Biden)政府没有能力或意志去认真试图推动,而以色列的国内反战民意和国际社会对加沙人道灾难的不忍也未如此刻高涨。
特朗普公开争夺诺贝尔和平奖的种种言行非常滑稽可笑,但无可否认的是,特朗普是一个幸运的人,中东的政治现实和世界舆情刚刚好与他的和平奖梦向着同一个方向走。没有今天的中东政治现实,今天这一份特朗普和平方案根本无从谈起。没有特朗普的和平奖梦,也没有任何人有任何促成同类方案实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