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高规格访朝鲜的表与里
朝鲜10月10日(建党纪念日)将举行数万人规模的盛大阅兵式。平壤为此次庆典已筹备数月,卫星图像显示,平壤美林阅兵训练场早早便有活跃的演训迹象,数万人规模的部队调动和装备集结紧锣密鼓地进行。
韩国军方研判,此次阅兵很可能创下朝鲜公开军事展示的规模纪录,甚至可能打破惯例在夜间举行,以达到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威慑效果。也有声音指,此次阅兵可能集中展示新型武器系统,如洲际导弹,以彰显朝鲜当前的“极高地位”和国防实力。
应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10月9日至11日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祝活动,并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过去二十年,中国从未派总理出席平壤的阅兵式,温家宝是最后一位访问朝鲜的中国总理,时间是2009年。十年前,北京派时任意识形态主管、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出席朝鲜劳动党成立70周年活动。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期间仅于2019年访问过朝鲜一次。李强此次访问将是北京和平壤之间最新的一次外交交流。
此次不仅由高层领导率团,行程还长达三天,并非简单的“阅兵观礼即走”,而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正式友好访问,给足了朝鲜面子,也让这场阅兵式的“外交含金量”大幅提升。
梳理时间线可见,这一系列外交动作都有迹可循。九月初,金正恩将他就任后的多边外交首秀放在北京,时隔六年再度与中国领导人会晤,双方就深化战略沟通达成重要共识。紧接着九月底,朝鲜外相崔善姬旋即开启为期四天的对华访问,为此次中方高层访问铺路搭桥。中朝双方这一连串密集而高效的高层互动,表明两国正有序地将领导人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
近年来,朝鲜在外交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进取,不再满足于过去的“封闭自保”,而是希望将自身塑造为“地区外交的中心国家”,试图以实力地位争取更多外交空间和国际认可。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在于获得中俄两大国的“显性背书”。
俄罗斯已给予朝鲜扎实的背书,双方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在军工合作、粮食能源贸易乃至乌克兰战场重建等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俄外长拉夫罗夫甚至公开表示“朝鲜无核化问题已不再具备讨论意义”,几乎等同于莫斯科对朝鲜拥核地位的事实承认。
而中国的态度则更为关键。中方外交表态一贯谨慎,更看重实际行动。这次派出高规格代表团,无疑是用行动表明:中国重视与朝鲜的传统友好关系,认可朝鲜在当前地区局势中的战略价值,并愿意与朝方一同推动两国关系走向更成熟、更具战略纵深的新阶段。
中方此举也有清晰的战略考量。面对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充满不确定性的亚太政策,中国需要稳住东北亚格局,一个沟通顺畅、合作紧密的朝鲜,有助于中国在外交博弈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同时,通过支持朝鲜改善国际处境,中国也向外界传递出信号: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在周边地区构建新的合作框架,而非总是被动应对。
国际政治从来重实利,也讲情义。中方此次访朝,既是一次友好的访问,也是一次坚定的战略宣示。它告诉平壤,也告诉世界:中国在东北亚的存在感与影响力,始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