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俄罗斯石油巨企 特朗普是“拜登化”还是“超越拜登”?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继取消原订在亲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美俄元首会面之后,美国周三(22日)再宣布对占俄罗斯原油出口近半的两大石油公司卢克石油(Lukoil)和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及其数十家子公司实施制裁,这是特朗普重新上台以来的首次。

在正在访问白宫的北约秘书长吕特(Mark Rutte)面前,特朗普表示他“感觉是时候了”,“每次我和普京(Vladimir Putin)聊都聊得很好,但是聊来聊去也没有带来任何结果”。特朗普称他希望这些制裁不会维持很久,期望俄乌战争会结束。

立场一周两变

上周,特朗普才刚先跟普京通电,后在白宫会见了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当时,特朗普不只安排了布达佩斯会面,使得受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普京有机会重新走进欧洲的核心地带,还让本来想游说美国提供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的泽连斯基空手而回。

2025年10月17日,美国华盛顿,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左)在白宫欢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右)。(Reuters)

在过去的周末,多方媒体都传出泽连斯基上周五(17日)和特朗普的会面几乎变成了闭门版的“白宫骂战2.0”,虽然会后特朗普只公开呼吁俄乌按目前战争前线“就地停火”,但会上特朗普据报却施压泽连斯基接受普京前一天提出的要求,交出乌东顿涅茨克州(Donetsk)还握在乌克兰手上的土地。他据报还向泽连斯基说普京将“摧毁”乌克兰。

本来大家都以为8月特朗普跑到阿斯拉加见完普京无功而还之后已经站到来乌克兰这一边,岂料他跟普京一通电话之后,立场似乎又再重新靠向俄罗斯那一边。各国领袖都发言支持乌克兰。波兰总理图斯克(Donald Tusk)更不点名宣称“我们之中没有人应该在领土让步的问题上施压泽连斯基”。

根据彭博报道,欧洲国家还迅速仿效了特朗普加沙和平方案的模式,正在推出“12点方案”,订出欧洲和乌克兰的和平条件,并且主张由特朗普主持“和平委员会”,将“和平高帽”戴在特朗普头上。

10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与北约秘书长吕特会面。(Reuters)

提案内容包括特朗普已经提出的“就地停火”;交回所有被带走的乌克兰儿童;交换战俘;乌克兰将获得安全保证、战争赔偿,并能加快加入欧盟;对俄制裁会逐步放宽,但其被冻结的资产则要等到俄方先向乌克兰作出战争赔偿才会解冻,而如果俄罗斯再攻击乌克兰,相关制裁将会迅速恢复;在停火期间,俄乌将就被占领土地的管治问题进行谈判,但欧洲和乌克兰都不会在法律上承认乌克兰被占领土归俄。

岂料欧洲和乌克兰的“12点方案”还没有来得给公布,特朗普的立场又转变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周一(20日)跟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通电话之后,俄方明确否定“就地停火”的建议,认为这种做法与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峰会上的共识相违背,未能解决俄罗斯口中的战争“根本原因”,“乌克兰的一大部分将会继续留在纳粹管治之下”。

既然俄方不接受“就地停火”,特朗普就决定不见也罢,声言不想同普京再有“被浪费掉的会面”。随后,特朗普很快就实施了针对卢克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制裁。

10月17日,鲁比奥在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会面中发言。(Reuters)

而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特朗普政府还放宽了乌克兰利用欧洲提供的武器的限制--像英国的暴风之影(Storm Shadow)巡航导弹--让乌克兰可以利用这些武器来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虽然这些武器不是美国生产,但它们需要依靠美国情报支持。拜登(Joe Biden)时代美国曾以同样手法放宽限制,但特朗普上台后把相关审查权交到国防部长赫格塞思(Pete Hegseth)之手,实际上就禁止了乌克兰用此级别的武器去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

如今,特朗普据报已把审查权转交到北约北约盟军欧洲最高司令、美国空军将领格林克维奇(Alexus Grynkewich)手上,因此限制得以放宽。而乌克兰在周二(21日)亦宣布利用暴风之影攻击了俄罗斯边境州布良斯克(Bryansk)一家用来生产爆炸品的化工厂。

对于这个报道,特朗普则称这是“虚假新闻”。

看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特朗普在俄乌战争的问题上面是否正在“拜登化”。

拜登、泽连斯基出席2024年7月在华府举行的北约峰会。(Reuters)

拜登的“中庸”陷阱

拜登的俄乌政策其实就是一种“中庸之道”,凡事不敢做尽。

为免推高国际能源价格,拜登政府曾经反对欧洲制裁俄罗斯能源出口,而最终只采取了非常技术性的“限价”制裁,为需要使用西方保险服务的船只的俄罗斯石油出口订下最高价格;拜登也曾经反对乌克兰用无人机攻击俄罗斯的炼油厂。

在武器供应上面,拜登政府也是长期慢半拍,一直担心乌克兰会利用美国武器攻击俄罗斯境内重要目标引来战争升级风险。到了拜登任期最后一年,美国才有限度容许乌克兰利用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ATACMS)打击俄罗斯境内的军事目标,而到2024年乌克兰明显落在下风之后,少量的F-16才送到。

这种过于谨慎、决策和执行时间都极长的做法,导致乌克兰未能利用俄罗斯在战争初期的误判和弱势来尝试决定性的击退俄罗斯--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2022年底的西方讨论中,“担心俄罗斯惨败而动用核武或陷入内部政治不稳”是一个重要论题,这种讨论最终就导致西方不敢“过度援助”乌克兰。

如今,特朗普似乎也落入同一陷阱。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2025年10月17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会晤期间,美国国防部(现已改名战争部)部长赫格塞思(Pete Hegseth)佩戴一条红白蓝三色相间的领带,由于其与俄罗斯国旗颜色及排列顺序一致,此事引发舆论关注。(网页截图)

到今天俄罗斯已建立起稳定运油船队之后,进一步制裁其石油企业,其实实际影响有多大其实是需要打上一个大问号。

而特朗普只敢在幕后暗中批准向乌克兰提供用来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的美国情报,却不敢向乌克兰供应更长程、更精准、能把莫斯科也完全笼罩在射程之内的武器,看起来也像是拜登的那一种“中庸之道”。特朗普担心的可能不是战争升级,而是过度得罪普京而导致他不能再充当促进停火的中间人。

从目前的事态发展来看,我们不能肯定地说特朗普是否正在“拜登化”,但从全球性的维度来看,特朗普可能已经正在部署一个“超越拜登”的大棋局。

特朗普似有对俄“大棋局”

首先,拜登时代对俄制裁最为顾忌的一大因素就是国际能源价格。俄乌战争2022年爆发之后,正遇上通胀高企的时期,而喜欢搞价值观外交的拜登同沙特为首的中东产油国关系恶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几乎是联手俄罗斯减产,即使拜登2022年7月专访沙特寻求破冰也未能根本上改变此种情势。

图为2025年5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访问沙特阿拉伯,与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出席“沙特-美国投资论坛”(Saudi-U.S. Investment Forum)。(Reuters)

但特朗普就不一样。一方面,他跟中东海湾国家关系极佳,本年以来OPEC+在全球经济面对严重不确定性之际也不断增产,分析普遍预期来年将会出现石油供应过剩的问题。而沙特等国如今也在执行争取市场的策略,而非高油价政策。两者叠加起来,特朗普要制裁俄罗斯,能源价格对他构成的压力远远低于拜登。

而且,特朗普也成功在外交实际事务上面取得可以施压海湾阿拉伯产油国家的筹码。一是美国在继续推进加沙停火方案的角色。二是在其他国际事务上的合作,例如上周全球航运排放管制的协议就因为美国支持沙特一起反对而被中止。这些拿在特朗普手上的筹码就意味着,如果美国真的有需要的话,海湾阿拉伯国家很可能会在产油的问题上站在对特朗普有利的一边。

图为2025年10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埃及出席加沙和平峰会,在加沙停火协议的签署仪式上发表讲话。(Reuters)

其次,特朗普上台前几个月“抛弃欧洲”的姿态,如今却确实迫使到欧洲在与俄乌战争相关的问题上做得更多。他迫得欧洲北约国家接受了十年内将国防相关开支增加到GDP 5%的水平,这些新增开支长远让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变得更坚实,使欧洲更能单独应付俄罗斯。

同时,在美国的施压之下,欧盟今天(23日)也预计会通过利用俄罗斯政府被冻结资产为基础来贷款给乌克兰的方案,总额高达1400亿欧元,几乎是给乌克兰打底再跟俄罗斯缠斗多两三年的财力保证。而且,欧盟亦将进一步削减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禁止在2027年1月之后继续购买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

由于欧盟当中的亲俄政府领袖,如匈牙利的欧尔班(Viktor Orban)、斯洛伐克的菲佐(Robert Fico),全都是特朗普和美国共和党右翼的国际政治盟友。特朗普绝对有能力向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放行欧盟的对俄制裁--正如斯洛伐克对本周的欧盟第19轮制裁最终也决定放行一般。

经过特朗普过去大半年的政策拉扯,欧洲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抗俄立场都变得更坚定。这无疑会对普京构成更大压力。

2025年9月4日,法国巴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右)在爱丽舍宫举行的“自愿联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左)一起发表讲话。(Reuters)

而在乌克兰战局的问题上,特朗普虽然不愿意向乌克兰输出战斧巡航导弹,但战斧输出与否其实对战争情势影响不大。反而是幕后进行的情报分享更为重要。在此,特朗普是幸运的。乌克兰如今已经发展出能够持续深入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的武器,当中包括不同的无人机和自主研发的巡航导弹,在此类武器上的对美依赖大减,只要美国愿意提供攻击情报即可。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特朗普就可以一边摆出没有在强力军援乌克兰的姿态,另一边却在背后给乌克兰有力的软性支持(即情报),一方面保持同俄罗斯沟通的外交空间,另一方面透过乌克兰之手去打击俄罗斯。

最后,在多边外交的大局上,特朗普也营造出好几个面向对俄罗斯不利的态势。上面已经提过海湾阿拉伯国家的问题。但特朗普的外交布局不止于此。

本周印度庆祝排灯节(Diwali)之际,特朗普就跟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通电。其后,特朗普重申了其印度已同意不买俄罗斯石油的说法,称莫迪“不会从俄罗斯买很多的石油”。彭博亦引述印度炼油厂商资深行政人员报道,指美国针对卢克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制裁将会令他们近乎不可能再购买俄罗斯石油。此等制裁在这个时候实施,似乎也就给了印度一个停买俄油的体面理由。

印度总理莫迪2月13日访问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Reuters)

虽然特朗普此前单拿印度出来实施惩罚其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次级关税”(25%),导致美印关系恶化,莫迪更在上合峰会的场合与习近平、普京大晒亲热,但印度依然有成为“中国+1”产业转移的那一个“1”的战略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与美国修好,依然是一道方便之门。

如果特朗普能够与莫迪达成协议,使印度减购甚至逐步停购俄油,这自然对占俄政府预算至少四分之一的能源收入构成压力。(按:莫迪本周末并不会亲身出席东盟峰会,不会和特朗普碰面的机会,美印之间的贸易协议似乎还未谈成。)

除此之外,特朗普早前在埃及的加沙和平峰会上对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赞不绝口,称后者是“从来不会让我失望”的“朋友”。埃尔多安在落实加沙和平方案的问题上、在寻求重新加入美国F-35计划的问题上,都有求于特朗普。

2025年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白宫会晤时握手。(Reuters)

此刻的特朗普当然不会马上请求埃尔多安放弃其在俄乌战争中相对中立的定位,但其与埃尔多安修好的外交立场,在俄乌战争的未来发展中,就是一个提前部署,有一天可能会派上用场。

虽然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摆出比拜登更为亲俄的立场,但有趣的是,从上述各方形势可见,特朗普一手累积回来的对俄筹码却远比拜登多。特朗普此刻回过头来制裁俄罗斯,看起来固然有拜登时代乌克兰政策的影子,但从特朗普的整个外交阵势来看,他已经超越了拜登。

当然,这并不代表特朗普有能力说服普京放弃其最严厉的要求而停止战争。但特朗普的成功机率已经远超拜登任内任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