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牌敲碎关税大棒最后的体面 美国最为吃痛的一次谈判
中美在马来西亚进行了一天半的会谈,中国称就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美国则形容达成“非常实质性的框架”。同样身处吉隆坡的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告诉媒体,“我们将达成协议”,“这将对中国好,对我们都好”。
此次马来西亚会谈能够达成共识不令人意外,毕竟APEC峰会在即,中美元首很难做到相聚而不相见,为了给领导人会晤铺路也需要有些许的共识作为点缀。但令人意外的是此次中美达成的共识并不是点缀性质的共识,而是全方位的共识。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10月26日上午在会谈结束后称,双方讨论了农业采购、TikTok、芬太尼、贸易、稀土,以及整体双边关系等议题。贝森特随后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News)采访时说,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实际上已被搁置”。贝森特还称这是美国公民、美国农民的胜利。
中美前几次谈判,美国会抛出一堆其他的议题比如俄乌冲突,以中国进口俄油威胁对中国加税,而此次会谈前美国公开说大豆、稀土 、芬太尼是特朗普关心的三大问题,美国终于不再东拉西扯开始专注于中美两国的问题了。
中国官方披露的讯息是双方讨论的议题包括造船业301措施、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芬太尼关税和执法合作、农产品贸易、出口管制等,交流磋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双方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并同意进一步确定具体细节,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
除了美国所说的芯片、稀土、芬太尼,中国还介绍的还有造船业301措施等很多问题。以往的谈判中国官员不会如此详尽罗列谈了什么问题,而这次如此清晰的介绍是否意味着协议共识将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也有声音爆料中国提高要价提出了要解决2018年以来的关税问题。以目前中美达成的诸多共识看,中美真的要达成一个阶段性大协议了吗?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美如此迅速达成共识。中国10月9日前后宣布加强稀土管制后,美国的表现相当愤怒,从威胁加征上百关税到诋毁中国谈判官员战狼,再到威胁APEC峰会中美元首不见面,全世界都能感受到美国确实被刺痛了。但是从中国公布稀土管控措施到中美进行谈判达成共识前后也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如此短的时间内,双方就达成了如此多的共识。
为什么会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达成了共识消弭了美国的愤怒?到底发生了什么?中美达成了何种交易?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双方代表合影时,中国副总理何立峰有了明显的笑容,第一天谈判结束之后何立峰和中国贸易代表李成钢满面春风,与记者团热情打招呼。中国代表的松弛感和美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磋商的第一天,美方代表团是提前抵达了会场,并且避开了大门口的记者,从侧面悄悄进场进去了,会谈结束后,美方同样是低调立场。这和以往每次谈判之前美国抛出对中国的恐吓,高调利用媒体造势迥然不同,美国变得非常谨慎低调。此次谈判美国对华强硬派代表、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没到场,这位9月还在忙着搞芯片断供、新能源封锁的官员,被暂时按下不用。
从细节表现看,这次谈判美国人大概率相当吃痛,可能是美国最没把握、必须认真对待、为达成结果需要小心应对的一次谈判。
可以看到中国人能够这么快搞定美国人,说明美国的威吓不值一提。一轮轮谈判下来,中国人可以应对美国带来的挑战。中国能够抵住美国的关税大棒,能够让美国的关税谈判期一次次延长。可以利用稀土优势主动发起进攻,让美国的锋芒迅速软化,真正印证了中国人和美国打交道是平起平坐、旗鼓相当的。
中美为何能够如此迅速达成诸多共识?在分析人士看来,美国关税大棒一旦失效,关税谈判就是个伪命题。相信中美会进入更加有针对性的领域进行较量。而围绕关税滋生的问题,很容易自然而然解决。这是中美能够迅速达成全方位共识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