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晤习近平“雷声大” 中美关系进化至“G2对决”阶段
酝酿了好些时日的中美元首峰会,终于在周四(10月30日)于韩国釜山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携团队会谈了100分钟,看似气氛不错,但实际上最终并没有达成实际的协议,双方也都没有发正式新闻稿,特朗普就匆匆搭乘总统专机“空军一号”返回美国。
尽管特朗普吹嘘会谈“很棒(amazing)”,满分10分他说能打12分,但从客观信号看,习特会的明确成果都是两国贸易谈判团队几天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磋商时就达成的。中美元首在釜山面对面后,依然没有签下一份白纸黑字的协议,而是“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共识”。亚洲股市在失望之余,从前一天的高位收跌。
当然,从吉隆坡磋商到釜山会谈,中美对部分议题还是达成了一致。对中国来说,最大的所获就是美国减少所谓“芬太尼关税”10%,美国也暂停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国则暂停稀土出口管制一年。同时中美双方都暂停实施对彼此相关船只的征收特别港口费一年。
特朗普也对媒体声称中国将立即采购“巨量”的美国大豆与农产品,这点中方没有公开承诺。总体而言,这场特朗普口中的“超满分峰会”,确定美国单方面减少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10%,双方对彼此的几项强硬措施暂缓一年,这应该是中国的“稀土牌”发挥了作用。至于英伟达芯片对中国出口的限制问题,中国的态度是“我们不要了”,不必谈。
其实,在釜山习特会前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CNN)就发文分析称,“不论特习会的结果是甚么,中国都赢了”。
CNN驻中国记者写到,具有坐标意义的习特会让中国有机会展示它长期寻求的局面——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平起平坐。特朗普的关税虽然对习近平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与科技发展的议程带来了挑战,但也无意中给了北京一份礼物:在聚光灯下展示中国经济实力的机会。当多数国家对特朗普屈服时,中国以自己的方式采取了反击,直到对手在谈判桌前同意休战。
《纽约时报》根据釜山会谈结果发出的报道,同样暗示中美高下已分。《纽时》的报道以“让特朗普宣布胜利,让自己变得更强的艺术”为题,模仿特朗普的著作《交易的艺术》。如果用更直接的中文表述,也许可以叫“让特朗普赢面子,自己赢里子的艺术”。
应该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西方媒体近日都做出类似判断。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上周称,中国正赢得这场贸易战。甚至特朗普在面对习近平时,也流露出慕强心态,比如他形容习近平是“非常强硬的谈判对手”,还称赞习近平是“来自非常强大的国家的了不起的领导人”。“非常强大的国家”在特朗普心理的分量估计很重,这也再次印证中国这轮与特朗普交手,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只用实力说话。
追溯历史,这是习近平时隔六年后,再次与特朗普会谈。特朗普则是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12年里交手的第四任美国总统。习近平碰面次数最多的可能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在2013年到2016年间,习奥会面了至少八次。那时候,中美在经济、科技能力、军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差距很明显。到2018年,特朗普发起贸易战,中国虽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反制,但是还是奈何不了美国,今天的局面确实不一样。
中国今年以来的强硬态度,除了知道不强硬不行、除了因为“稀土牌”已培育成熟外,更关键的是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正在减少。这当然是特朗普自己逼出来的,在高关税的压力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有所下降,却得以通过扩大对其他地区的出口,来弥补对美出口的减少。经济师估计,中国今年的贸易顺差将打破去年的纪录,大幅超过1万亿美元(7.8万亿港元),其中对美出口只占中国直接出口的不到10%。
这才是中国“稀土牌”有可能运用起来的基础:美国市场对中国来说,虽然依然重要,但重要性已不似从前。
本周一(10月27日),中国外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通话时,提到习近平和特朗普都是“世界级领袖”,这大概是中美“平起平坐”的中国式表达。有评论形容,釜山会谈是G2(两国集团)的会面,只不过他们会面的目的不是谈合作,而是谈判。中美两位元首神情轻松、脸上带着笑容,但是他们心里清楚,这是一个实力日益对等的高手过招过程,竞争将十分激烈甚至惨烈。这一轮占上风,下一轮也可能败阵。
中美间的经济战才刚开始,所以贸易谈判也没法完结。至于涉及台湾的“大交易”,更是远着呢。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