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其实美国非常害怕中国”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编者按: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全球领导力学院承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5)”系列活动举行。英国《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出席会议并发言指出,与美国军方交谈时,我们发现,二十年前美国人不会认为中国是强大的竞争对手,但现在他们真的认为和中国开战,他们可能打不赢,这就是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到美国对于中国态度的变化。现将其发言实录发布如下:

我第一次到中国是1994年,多次到访中国见证了一路以来的发展。当年,刚到上海浦东时,那时候的浦东还只有一些田地、仓库、森林、绿地,现在去成为了国际金融中心,搭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现代化高楼,这一巨变,标志着中国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的缩影。

三十年后的今天,在北京参加明德战略对话期间,我随团参访了小米科技园,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制造业现在蓬勃的发展。30年前,中国制造业还处于低端、低成本的水平,但现在中国正在生产全球最顶级、顶尖的产品,中国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实验室”。因此,现在中国是充满了希望的国度,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也处于非常有希望的时刻,即处于价值链的顶端,且主导了许多世界市场和领域。

近些年,西方对全球化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向。其实,一开始全球化是被全球范围所共同接受的,人们都认为这是好事,但现在特朗普反对全球化,他不光对中国,甚至对全球都设置了关税的高墙,他对于世界,甚至对于欧洲、欧盟都发动了贸易战。

因此,反全球化、保护主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如其他中国学者所提到,中国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因此,在这个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中国一定会遇到这些障碍。

西方对于全球化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因素,二是战略因素。

从经济因素来讲,特朗普或像特朗普思维的人在欧洲都会有一样的结论,即认为全球化行不通。欧美国家有些地区是非常繁荣的,而有些地区则是工业城镇,因此,随着一些国家把工业转移到中国或亚洲其他地区,逐渐失去其核心产业,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称之为去工业化。

美国的失业率大概在4%左右,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在加剧,美国的整个不平等问题很多是与其自身的税收政策相关。如果西方工人突然有一天说要和全球的工人竞争,和中国、印度的工人竞争,要知道这些工人的能力更强,但是只需要更低的工资水平。

2025年10月18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图为身穿黄色衫的示威者举起美国国旗与标语参加No Kings集会。(Getty)

由于这样的现象,产业不可避免进行了迁移,这就是特朗普包括其他领导人对于反全球化经济因素的考量或说辞;另一些从和中国贸易交互之中获得了一些利益的国家,也面临着挑战,比如德国是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在中国崛起的这段时间里,德国表现的也变得乏陈可善。

我当时去参访平治,平治的相关负责人跟我说:“中国是个非常伟大的市场,我们在中国的市场做得非常好。”然而,现在中国在价值链上游移动了,中国电动汽车用几年时间走完德系车百年的技术长征,德国人也开始担心他们可能会很快失去在这个市场的主导。中国汽车行业在崛起之中,特别是电动汽车发展非常迅速,正挑战着德国汽车业的地位,因此这引起以欧美为首对于全球化态度的转变。

战略焦虑比经济疼痛更致命。中国的崛起,在战略上来讲,西方到底怎样考量中国的角色?中国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描述,和从西方的视角看到的报道和描述是不同的。很多人就会说中国是威胁,中国计划在亚洲开战,和美国开战。当时洛佩西蹿台,那时候就有很多关于台湾方面的讨论,中国当时也有很多的报道,说中国正在加强其军事建设。

图为2025年10月31日,韩国总统李在明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APEC峰会会场。(Reuters)

其实,美国非常害怕中国,认为中国拥有了非常强的海军力量,美国对于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存在的权力威胁,中国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和武器。所以和美国军方交谈中,我们可以发现,二十年前美国人不会认为中国是强大的竞争对手,但现在他们真的认为和中国开战,他们可能打不赢,这就是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到美国对于中国态度的变化。

并不是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与中国的贸易是错误的,实际我们要看到的是,美国没有办法再把先进的芯片卖给中国,因为芯片可能用于向美国发射的导弹之中,这就是西方对于中国整体看法的转变。

美国在全球军事方面扮演非常强大的角色,中国在太平洋地区也有其部署。很多国家都依赖美国提供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战争发生时,比如俄乌冲突,欧洲会很大程度上来寻求一些美国的帮助。

2025年10月18日,英伟达(Nvidia,又译辉达)行政总裁黄仁勋近日表示,由于美国实施的出口限制,导致英伟达无法向中国企业出售其先进产品,该公司在中国先进芯片市场市占率已从95%降至零。黄仁勋又指:“损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会损害美国,甚至更糟。”(X@cvkrishnan)

我在欧洲很清楚地能看到,中美这种势力的抗衡,如果只谈经济,欧洲可能会想中国是未来,中国在很多方面表现得非常好,规模又大又领先。但如果欧洲要把他们自身的安全纳入考量时,说辞就有变化了,他们会偏向美国。

因为欧洲需要美国,中国不能和美国打贸易战,因为欧洲需要通过美国来制衡俄罗斯。在俄乌冲突时,美国可以保护欧洲,所以,这就是欧洲为什么会偏向美国。

中国到底能做什么?其实全球一直有很多的讨论,有些人说,中国一直在反复提及合作共赢的概念,中国在经济和其他方面的许多行为,也让大家相信中国合作共赢的决心。中国繁荣的崛起来讲,中国人越来越有钱,国家越来越富有,整个军事发展局势也越来越紧张。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人、欧洲人会越来越担忧,认为中国是个威胁,会有很多“中国威胁论”传出。

本文转载自“人大重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