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搞事” 市场对日本经济脆弱性发出红色警报|点经

撰文: 陆一
出版:更新:

日本股市连跌三日,软银、东京电子、资生堂等巨头企业,纷纷遭到资本抛售,市场一片哀嚎。可以说从日本财团、科技产业到消费巨头,日本股市崩得非常“均衡”。是的,高市早苗直接带崩了日本金融市场。日本经济本就非常萎靡,被高市早苗这么一折腾,更是雪上加霜了。

资本市场的异动,反映的就是投资者用脚投票,逃离日本金融市场。为什么逃离呢?理由很简单,高市早苗政府正在让日本陷入动荡。市场反映说明,在资本看来,高市早苗的种种举措,正在把日本带进三大巨坑中,日本经济短期内都很难恢复正常了。

日本旅游和消费板块则出现大跌。高度依赖中国消费者支出的日本美妆巨头资生堂股价一度下跌11%,三越和伊势丹百货的母公司“三越伊势丹控股”股价下跌也一度超过12%。无印良品股价大跌超9%。此外,东京迪士尼度假区的运营商东方乐园公司股价下滑5%。日本航空巨头全日空控股、日本航空两日跌超4.5%。此外,铁路、零售和酒店运营商阪急阪神控股的股价也下跌超过2%。另外,据报导,这段时间以来,至少有49.1万张中国飞往日本的机票被取消。 这是数年来,最大规模的退票潮。

资本市场的异动,反映的就是投资者用脚投票,逃离日本金融市场。(Getty Images)

原因就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郑重提醒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2012年9月,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引发中国国内大规模反日示威,中国政府也呼吁公民避免赴日旅行,结果导致中国团客取消订单数激增、中国赴日观光客大幅减少。当年,中国赴日旅客数较前一年减少25.1%。今年1至9月,中国赴日旅客占整体访日旅客的23.7%,排名首位。去年10月到今年9月的1年间,中国游客数为922.1万人,同比增长42.7%。

假设未来1年同幅增长,并以今年7至9月期间,中国旅客在日本的人均旅游消费额23.9万日元推算,中国旅客未来一年能在日本消费约3.15万亿日元。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警告,中国政府的旅游提醒,可能令日本旅游消费收入减少约2.2万亿日元。

对日本来说,旅游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根据其官方统计资料,2024年共有约3200万外国旅客赴日旅游。外国游客在购物、住宿、餐饮、观光等各个方面为日本带去了8.13万亿日元的外汇收入。中国赴日游客、留学生数量一旦大幅减少,日本一年旅游消费收入,将蒸发上千亿人民币规模。按照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木内登英预测,中国政府的旅游提醒可能令日本今后一年旅游消费收入减少约2.2万亿日元,拖累日本实际GDP减少0.36%。木内基于日本政府预估的0.6%年潜在经济增长率指出,“(来自中国的)访日游客减少将带来超过一年经济增长率一半的拖累效应”,凸显其对日本经济冲击之大。

对日本来说,旅游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资料图片)

市场也很清楚,这还只是第一波冲击,如果高市早苗政府一意孤行,中方还有大量反制牌可打。比如服装、家电、稀土等领域,减少对日本的出口供应。再比如中国消费者,自发减少购买日企商品,转而支持国货品牌。中方无论在出口还是进口层面实施反制,日本经济都将遭到更大的冲击。中国是日本最大交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两国经济利益和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融。

从从中日贸易的结构来看,中国主要是来料加工,从日本进口原材料和芯片,生产成产成品后再出口卖给日本。进口额最大的则是积体电路、半导体和电晶体,规模再5400亿元,占了中日进口额的一半,出口额最大的是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型电脑,差不多占到了4400亿人民币,占到了出口额的40%左右。

但近年来,随着贸易战的铺开,美国的“霸王条款”也逼出了中国的弯道超车路线。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基本碾压了日本制造,工业原料也能实现自给自足,而日本的海外制造业也不过在中国一带一路的版图中,未来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还会持续的向外扩张,而且结构上也会冲着高端制造发起冲锋,可以说留给日本制造业的空间已经是越来越小了。

要知道,日本制造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与外部市场,而中国既是其最大交易伙伴,也是关键的零部件供应国与产品出口地。冲突爆发后,中日贸易通道中断将引发连锁反应:汽车、电子等核心产业因原材料短缺与零部件断供陷入生产线停摆,丰田、索尼等巨头的库存仅能维持短期运营。出口市场大幅萎缩,依赖出口的企业将遭遇倒闭潮,失业率飙升。

日本制造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与外部市场,而中国既是其最大交易伙伴,也是关键的零部件供应国与产品出口地。﹙路透社﹚

更糟糕的其实是能源与资源供应断裂:经济运行的“窒息式打击”。日本是典型的资源匮乏型国家,98%的石油、90%的天然气和煤炭依赖进口,海上运输线是其经济命脉。冲突一旦爆发,中方可通过海军力量与潜艇封锁东海航道,切断日本的海上物资运输通道。日本石油储备仅能维持约180天,天然气储备更显不足,能源供应中断将直接导致:火力发电占比超70%的电力系统瘫痪,工厂停工、交通停运;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等物资供应短缺,粮食自给率不足40%的日本将面临粮食危机。

可想,一旦如此发生,物价飞涨与民众恐慌性抢购交织,社会运转陷入混乱。如此东京股市将出现断崖式暴跌,日元汇率大幅贬值,外资加速撤离,金融市场陷入动荡……

回过头看看日本自身基础吧。日本内阁府11月17日公布的初步资料显示,剔除物价变动因素,日本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季度减少0.4%,同比率计算下降1.8%,为六个季度以来首次萎缩。日本内阁府此前发布中期经济预测报告称,考虑到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经济下行压力以及物价持续上涨造成消费疲软,日本政府将2025财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的1.2%下调至0.7%。

尽管日本政府认为,三季度GDP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美国高关税政策影响,出口下滑以及住房投资疲软。但中国作为日本最大交易伙伴,双边关系恶化必然影响两国贸易往来。高市的激进政策若持续,将进一步削弱日本经济复苏动力,最终让民众承受损失。有日本民众就在网上留言称:“比起扩军,我们更需要民生保障。”

日本考虑推出规模约17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据日经新闻周六报导,日本高市早苗政府正考虑制定规模约17万亿日元的刺激计划,这凸显出政府侧重扩张性财政政策。为该方案提供资金的追加预算规模可能在14万亿日元左右,超过上一年的规模,或增加日本本就庞大的公共债务。

在日本银行外飘扬的日本国旗,2024年3月摄于东京(Reuters)

11月18日周二,日元兑美元跌至155.37,创下1月以来新低。与此同时,日本国债市场遭遇抛售,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754%,是2008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准,而2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在周一触及1999年以来高点。这是外界愈发猜测高市早苗政府即将推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将加剧日本本已沉重的债务负担最直接的反映。日本债务已经达到了8.6万亿美元,是它GDP的两倍多,债务占比远远超过其它发达国家,好在它的利率现在非常低,所以还息的压力还不是太大,但就是这个低利率,要想偿还利息,也占到了它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所以一旦利率擡头,日本很可能就直接被债务压垮。

从经济视角来看,日本经济的脆弱性在潜在冲突中暴露无遗,资源依赖、供应链单一、外部市场集中等结构性问题使其难以承受战争冲击。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才是日本经济复苏与持续发展的前提,高市早苗试图以涉台问题挑衅中方底线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在透支日本的经济安全与未来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