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发放2000美元 这很特朗普!

撰文: 辛立
出版:更新:

特朗普(Donald Trump)前几日在社交平台上宣布,将利用关税收入向除高收入群体外的大多数美国民众,人均发放至少2000美元(约15540港元)的“红利”。他还表示支付2000美元后“剩余”的关税收入将用于“偿还国家债务”。看似“为民着想”的提议,背后实际上交织着经济、政治的现实考量。而特朗普的“全民分红”说出来很爽,但要落地面临着政治阻力、财政失衡与通胀加剧等多重障碍。

美国2026年中期选举已进入预热阶段,特朗普和共和党面临的选情并不乐观。在特朗普看来,全民分红是提振选情的有效策略。其实早在今年7月,特朗普就曾表示“正在考虑退税”,但更加强调“我们想做的大事是偿还债务”,在当时的构想中,偿还巨额国债的优先级高于向民众发钱。

从优先偿还债务到如今明确提出2000美元的“全民分红”,特朗普的表态重点发生了微妙变化,尤其是在近期地方选举失利的情况下,这一提议的政治意图显得更为突出。

美国总统特朗普2025年11月11日在阿灵顿国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举行的退伍军人节纪念仪式上发表讲话。(Reuters)

近期,民主党在多场地方选举中连连告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打好了“民生牌”,以“降低生活成本”作为竞选口号。越来越多选民认为,生活成本问题是特朗普政府的“失分重灾区”,甚至共和党内也出现了对特朗普的批评。在这种背景下,“全民分红”的提议可以一定程度上带来“政治止血”效果。

从选民结构看,中低收入群体是此次“分红”的核心瞄准对象,也是选举中的关键摇摆力量。特朗普特别强调“分红”不包括高收入人群,将政策包装成针对普通民众的福利,意在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获得感,拉升民众支持率,在舆论上营造“特朗普在乎普通人”的印象,有助于其维持政治势能。

特朗普抛出“分红”提议的背后,还暗藏着对美国最高法院关税裁决风险的对冲。未来两个月内,最高法院将就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大规模关税的合法性作出裁决,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面临着严峻的司法考验。

特朗普关税战影响美国物价,美国民众恐怕今年圣诞节要挨贵货。(Getty)

特朗普近日强调若关税被裁定无效,美国需要偿还的金额远高于法院反对关税的一方提出的数字:“我们实际需要再关税收入和投资方面偿还的金额将超过2万亿美元,这本身将是一场国家安全灾难”而特朗普在此时抛出“分红”提议,也是在裁决结果公布前制造“福利预期”,通过民众向最高法院间接施压。特朗普巧妙构建了“关税红利惠及民众”的叙事,将舆论焦点从“总统是否越权征税”转移到“关税收入为民谋利”上,将败诉的后果描绘成“剥夺民众利益”,以此给最高法院制造舆论压力。

当然,美国政府史上最长的停摆、通胀高企导致基层民生遭受严重冲击,引发民众强烈不满。特朗普此时抛出现金福利承诺,意在掩盖经济问题、快速安抚民心,纾解民众对物价压力的不满情绪。

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11月9日警告,政府停摆和随之而来的航空运输量减少可能会影响假日购物季。(Reuters)

据统计,此次美国政府停摆不仅将第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增长率拉低约1.5个百分点,而且造成联邦拨款无法执行、数十万联邦雇员被迫休假,食品救济金削减更是直接波及约4200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更严重的是,美国顽固的通胀问题导致生活成本持续上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进一步推高物价,对蓝领工人和中产家庭造成了巨大冲击。与特朗普宣称的“几乎没有通胀”相反,美国通胀率一直在3%左右徘徊,远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值,食品、燃油、租金费用持续上涨,让中低收入工人和农民生活压力倍增。

而事实上,关税政策也主要由美国民众付款。美国金融机构分析称,美国消费者承担了约50%至70%的关税成本。民调显示,58%受访者认为加征关税损害经济;近六成受访者认为,美国政府应为当前通胀承担很大责任。特别是11月底美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购物季即将到来,物价与民生问题此刻更加凸显。经济学家警告称,关税正在为节日购物季蒙上阴影。

特朗普关税战影响美国物价,美国民众恐怕今年圣诞节要挨贵货。(Getty)

但,特朗普嘴巴上说分红2000美元很容易,操作上是几乎不可能。首先是法律程序门槛。根据美国宪法,征税和财政支出的权力在于国会,而非总统。在当前党派分裂严重的政治环境下,此项政策势必会面临巨大阻力,即便是共和党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使得相关提案在国会通过的难度极大。

现实问题是财政缺口巨大。目前,美国所有的关税收入并不够支付这笔“分红”,更不用说同时偿还巨额国债。美国当前总人口为3.41亿,按照不同统计口径,即使仅向中低收入群体发放“分红”,整体支出也将高达3000亿至6000亿美元。而目前美国关税净收入总额仅为1950亿美元,即便全部关税都拿来“分红”,资金仍有较大缺口。而这对于已经债台高筑的美国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另外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的回应非常谨慎。他在接受采访时暗示,“2000美元分红”可能不是现金,而是一系列减税措施,例如小费免税、加班费免税、社保免税、抵扣汽车贷款利息等。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数据显示,领取小费的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口的2.5%,能获得加班费免税的小时工也仅占12%,众多低收入劳动者本就未达到联邦个税起征点,减税的实际意义非常有限。

2025年11月5日, 美国华盛顿特区,图为示威者在美国最高法院就特朗普关税的合法性进行辩论时,于法院外举行集会。(Getty)

更为重要的是,其实如果坚持“关税分红”,不仅会进一步加剧通胀风险,而且由此形成的政策依赖会加剧美国实体经济的系统性问题。大规模直接发钱可能快速提振消费,但也会进一步推高物价,加剧通胀压力,历史经验足以证明这点。

比如新冠疫情期间,正是联邦政府超额发放补贴,直接助推2021年-2022年通胀飙升,时隔4年美国物价涨幅至今未回落到疫情前水平。而且,如果“关税分红”模式得以延续,关税政策的长期化将加剧供应链缺失、本土生产成本高企、劳动力技能断层等问题,使得美国制造业进一步陷入困境。

特朗普“全民分红2000美元”说起来简单,但很大可能性就是从“现金”沦为“空头支票”,这种政策噱头给选民的更多只是瞬时的心理安慰。这种充满争议的政策主张,不仅是特朗普个人执政风格的体现,更是美国当前治理短视等问题的集中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