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擘进军商厦 见证楼市交替大时代 笋盘买少见少甲厦蓄势待发

撰文: 蔡志忠
出版:更新:

近日核心区甲级商厦成交频密,最为瞩目的是盛传科技巨擘阿里巴巴(9988)斥资70亿元,洽购铜锣湾甲级商厦“港岛壹号中心”﹙前身为香港怡东酒店﹚最高的13层,涉及楼面面积约27万平方呎,每平方呎呎价约为2.6万元,而业主文华东方酒店集团也确认正在商讨出售事宜。这个消息无疑对被受质疑的商厦市场带来振奋作用,就像打了一支强心针一样,也中和了市场对于某大银行传出要尽快处理不良资产的传闻。过去几年,工商市场在一片风声鹤唳的情况下,几乎一直被拼命唱跌,直到今天,市场出现不同的变化,买家开始用行动诠释了他们的态度。

继港交所(0388)斥资63亿元,向置地集团收购交易广场一期14.7万呎楼面作永久总部,实用呎价平均每平方呎高达$42,850元之后,上述阿里巴巴所购买的铜锣湾商厦可谓是另一震撼性大银码成交。而且买家是著名的科技电商巨头购入自用,释出的意义更为深远;去年香港都会大学也豪掷约26.5亿元购入红磡祥祺中心自用,是2024年市场上最大的商厦交易;此外,著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近期以近20亿元(加上建筑费)购入天后和铜锣湾两幢办公楼,作为AI和Web3.0创业基地;还有内地证券公司以逾10亿元购入中环皇后大道中“尚至医疗大楼”全幢商厦,每平方呎高达$21,500元。以上这些都是巨额的商业交易,谁说甲厦市场一蹶不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细心留意,香港已经进入业主交替大时代。这不仅是新楼巿场,有4成左右普通话拼音名字的买家,在工商舖市场,也几乎没有地产公司或以往的投资者,买家来自不同行业,如证券公司、科技产业和教育机构等等,这些买家实力雄厚,他们都是长线持有自用为主。其实,香港有许多行业如日中天,金融股市十分蓬勃、创科产业相继进驻、还有港府加大力度发展教育事业等等,这些都是商厦市场的生力军,而且现在只是刚刚开始。仅是学生宿舍就完全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政府近期修改条例容许商厦改装学生宿舍,加速单幢物业转售个案,粗略估计,去年至今10亿元以下全幢商厦及酒店的成交多达20幢左右,如今整幢物业已买少见少。

商厦开始见底 M3货币供应量新高

此外,港岛核心商厦分层单位的成交也开始多起来,用家已经纷纷进场,笋盘所余无几。尽管主流媒体仍然在拼命唱跌商厦市场,也无阻聪明买家的入市意欲。因为港岛核心区分层甲级写字楼只有10幢左右可供买卖,近期的成交当然有一些抵买的笋盘,但也不乏较高的成交价出现,例如中环中心中高层单位,每呎成交价$21,854元,上环信德中心高层单位成交价,也每呎高达$20,352元。笔者认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自然应该与同样的国际城市相比较,如果纽约、伦敦甚至新加坡,这几年楼价没有怎么跌,而香港商厦已经跌了5至7成,为什么还要继续往下跌?

香港的M3货币供应量最近急速上升,已经高达约19.89亿港元的历史新高,相当夸张,这证明香港是世上最安全的资金避风港。随著利率开始下降,新楼市场销售成绩亮丽,二手笋盘也被一扫而空,楼价已经出现回升迹象。所谓水涨就会船高,资金蜂拥而至,股市牛气冲天,那么处于黄金地段的甲级写字楼又将如何发展?正如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所说,香港整个银⾏业资本充⾜率逾20%,远⾼于国际要求,现时风险绝对可控,金融体系相当稳健。我们来算一算核心区商业楼宇的地价、建筑费和利息等开支,整体发展成本每平方呎1.5万至2万元,低于此价没人会盖房,因此楼价不会长期下跌,一个健康正常的市场,甲厦的价格平均每平方呎要在2万元以上,才符合最低要求。笔者相信,不久的将来,合理价格一定会再次返回。

【财经专栏】蔡志忠|亚洲地产创办人、香港专业地产顾问商会荣誉会长

从事地产行业近38年,拥有丰富的工商舖投资经验。集团旗下企业包括财务、饮食、百货商店、超市、迷你仓、共享工作间等等,业务多元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