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加沙风球|天文台料9.24吹烈风至暴风 沿岸水位与天鸽山竹相若
热带气旋桦加沙将以超强台风强度于下周中期靠近本港。天文台今日(20日)预测,下星期二(23日)天气逐渐转坏,下星期三( 24日)吹烈风至暴风,天气恶劣,有狂风大骤雨及雷暴,海有巨浪及涌浪。
天文台指出,由于受显著风暴潮影响,届时沿岸水位可能与2017年的“天鸽”及2018年的“山竹”相若,呼吁市民留意天文台最新天气消息及做好防风防水浸准备。当年山竹袭港时,鲗鱼涌及大埔滘水位分别升至海图基准以上3.88米及4.69米,仅次于1962年超强台风温黛袭港纪录。
在正午12时,强烈热带风暴桦加沙集结在马尼拉之东北偏东约910公里,预料向西北移动,时速约12公里,移向吕宋海峡一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每小时110公里。天文台预料,桦加沙会在未来一两日显著增强,有机会以超强台风强度在下周中期靠近广东沿岸。
天文台料下周二早上有阳光 稍后离岸及高地风力达8级
天文台表示,受桦加沙外围下沉气流影响,下周一至二(22日至23日)初时广东沿岸天气酷热,预测本港市区气温介乎27至34度,下周一吹东风4级,渐转吹北风,初时部分时间多云,日间渐转天晴酷热。
根据最新的九天天气预报,下周二天气明显受到桦加沙的影响,急速转坏,当日吹北风4至5级,稍后6至7级,离岸及高地达8级;渐转多云,早上短暂时间有阳光及酷热;稍后有狂风骤雨及雷暴,海有非常大浪及涌浪。
山竹在香港造成近30多年来最严重广泛破坏
天文台特别提到,由于受显著风暴潮影响,届时沿岸水位可能与2017年的天鸽及2018年的山竹相若,提醒市民做好防风防水浸准备。
天文台在2018年山竹袭港过后,形容“山竹在香港造成的广泛破坏是近30多年来最严重的”。9月16日减弱为强台风的山竹蹂躏本港,当日狂风怒号,巨浪排空。
山竹的猛风和破纪录的风暴潮对本港造成广泛破坏,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至少有458人受伤,另有不少于60,000宗的塌树报告,数目历来最高,多处有高空坠物及建筑物受损,至少有500宗玻璃窗或玻璃幕墙损毁报告。
▼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掠港带来严重破坏▼
全港有超过40,000户电力供应中断,包括多个新界西及新界北的乡郊地区、西贡、将军澳及杏花邨的个别楼宇、长洲、吉澳、东平洲等。当中约13,500户停电超过24小时,而一些较偏远地区及个别楼宇的电力供应在四日后仍未能完全恢复。停电亦引致一些地方的食水供应受到影响。
在巨浪下数以百计不同大小的船只搁浅、沉没或受严重破坏。暴雨、风暴潮及巨浪亦导致本港低洼及沿岸地区严重水浸,包括大澳、石壁、梅窝、长洲、杏花邨、小西湾、海怡半岛、鲤鱼门、将军澳、沙田、大埔、西贡、元朗、流浮山、沙头角、坪洲等多处地区,多个沿岸设施受损毁,当中包括污水处理厂、公众泳滩及海滨长廊。
本港海陆空交通在山竹来袭当天瘫痪,而翌日部分地区的主要道路仍因塌树或水浸需封闭,公共交通服务未能完全恢复正常。
山竹袭港的路径是引致香港出现严重风暴潮的典型路径。风暴在香港之西南偏南近距离掠过,与其相关的猛烈东至东南风把海水推向岸边及堆高。加上山竹环流广阔,它的风场推动较广阔的洋面,继而进一步推高水位。
山竹带来的严重风暴潮(即因风暴引致的水位增幅)令本港当日的水位普遍升高超过两米,引致沿岸低洼地区出现严重水浸。本港多区均录得破纪录的风暴潮,其中维多利亚港内的鲗鱼涌潮汐站及吐露港内的大埔滘潮汐站的最大风暴潮均是有仪器记录以来的最高,超越2008年的黑格比、2017年的天鸽、甚至是1979年的荷贝及1962年的温黛。
▼9月19日 米娜3号风球下尖沙咀海旁▼
▼9月20日 米娜风球取消后本港不时下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