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天气|周日或打风迎月难 天文台:中秋节及追月云隙赏月

撰文: 倪清江
出版:更新:

【打风/天文台/中秋节天气/台风/热带气旋/移动路径/风球】天文台预测一个热带气旋将在周末靠近广东西部至海南岛东部,星期六(10月4日)稍后至星期日(10月5日)华南沿岸骤雨逐渐增多,风势颇大,星期日“迎月”大致多云,间中有狂风骤雨及几阵雷暴,初时高地风力达8级(烈风),相信难以迎月。

天文台指随着高空反气旋其后再度增强,中秋节(10月6日)及翌日“追月”(10月7日)广东沿岸骤雨逐渐减少,天色逐步好转,市民仍有机会于中秋节或“追月”晚上在云隙中观赏到月亮。

一连八日维多利亚公园中秋彩灯会9月30日亮灯。有入场市民看着灯谜,十分认真思考答案。(夏家朗摄)
一连八日维多利亚公园中秋彩灯会9月30日亮灯,主题为与大众喜迎全运会,场内展示约12米高的亮点彩灯《火亮殊荣 花庆盛典》,吸引小童在附近玩乐。(夏家朗摄)
一连八日维多利亚公园中秋彩灯会9月30日亮灯,吸引大人小朋友抢先入场观赏和打卡。(夏家朗摄)

天文台科学主任(杨逸朗 胡灼权 郭于庭)周二(9月30日)在网页“天气随笔”发表题为《月会圆.风未完》文章,指出位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有一低压区,由于该区垂直风切变较弱,海水温度亦超过30度,预料该低压区会在未来两三日移近吕宋一带并逐渐发展成热带气旋。

9月30日早上8时的卫星图像显示,西北太平洋上空的高空反气旋延伸至南海北部及广东地区;而位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有一低压区逐渐发展成热带气旋。(天文台图片)
天文台今日(9月30日)发出路径概率预报,香港位处受袭10%区域(蓝色)。(天文地图片)

文章指大部分传统电脑模式及人工智能电脑模式均预测该潜在热带气旋会受高空反气旋南侧的引导气流牵引,进入南海,大致移向广东西部沿岸至海南岛东部一带,但其强度存在变数。按照现时预测,该潜在热带气旋的路径较大机机避开海水温度较低的区域,有利其进入南海后逐步增强,个别模式更预测该潜在热带气旋可能达到强台风或以上的强度。另一边厢,大气高空的干空气入侵可能有碍热带气旋的发展

天文台预测周末期间广东沿岸的雨量及本地风力,取决于该潜在热带气旋届时的强度及其与珠江口的距离。

目前电脑模式对于该潜在热带气旋附近的高空水汽分布及广东沿岸的雨量仍存在分歧。(天文台图片)

天文台指出,踏入10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热带气旋活动仍然活跃。而10月“打风”并不罕见,过去五年(2020至2024年)的10月天文台均有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而1961至2020年的10月平均亦有2.53日需要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至于中秋节前后“打风”亦时有发生。翻查记录,自1946年至2024年,一共有9次热带气旋警告在“迎月”(中秋节的前一日)或中秋节当日生效,大多是一号或三号信号,最高的一次是1970年的中秋节前一日曾发出相当于现今的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

中秋节前一日或中秋节当日需要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记录。(天文台图片)

如果这个潜在热带气旋最终需要令天文台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会是今年的第12次,将打破1946年以来年内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次数的最高纪录。

天文台资料显示,今年截至9月28日,已有11个低压系统(热带低气压至超强台风)令天文台需发出一号或以上风球,平了1974年纪录。(天文台网页截图)

周末接近天文大潮 热带气旋若符两情况或致沿岸低洼地区受风暴潮冲击

天文台指,根据现时评估,随著该潜在热带气旋进一步靠近,星期六(10月4日)稍后至星期日(10月5日,迎月)华南沿岸骤雨逐渐增多,风势颇大,海有大浪及涌浪。天文台特别提到,周末期间接近天文大潮,若潜在热带气旋最接近香港的时间配合涨潮,并以较高的强度横过南海北部,不排除部分沿岸低洼地区会受风暴潮的影响。市民亦需做好防水浸措施。

天文台9月30日下午4时半更新九天天气预报,料周六及周日本港将受到另一个热带气旋影响,有骤雨及狂风雷暴。海有涌浪。(天文台图片)

料中秋节大致多云 有几阵骤雨

天文台预测随着高空反气旋其后再度增强,中秋节(10月6日)及翌日“追月”( 10月7日)广东沿岸骤雨逐渐减少,天色好转,料中秋节吹东至东南风3至4级,日间短暂时间有阳光,大致多云,有几阵骤雨,未知会否影响赏月;翌日起一连三日吹东至东北风3至4级,部分时间有阳光,有一两阵骤雨。

中秋节赏月锦囊(天文台图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