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风麦德姆|今年12台风袭港创新纪录 天文台指2吸风原因仍未消
【打风/天文台/中秋节天气/台风/热带气旋/台风移动路径/风球/麦德姆】天文台指热带气旋麦德姆会在今日(3日)稍后进入本港800公里范围内,晚上7时40分会发出一号风球。麦德姆成为今年第12个引致天文台需要发出风球的热带气旋(热带低气压至超强台风级),创二次大战后自1946年以来,近80年内同年“挂波”次数新纪录。
为何今年特别多风袭港?“李氏力场”失效?天文台解释有两大原,一是今年6月至9月期间,西太平洋海面温度较正常偏高,有利热带气旋形成;二是今年6月至9月期间副热带高压脊较多时间呈现偏西伸展的态势,降低热带气旋转弯向北机率,增加影响华南沿岸及香港的机率。科学主任表示,上述两情况在10月至11月初仍会持续,这些条件将继续有利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发展并移入南海,指“今年风季仍未结束”。
▼9月24日上午 杏花邨在超强台风桦加沙10号风球下狂风横雨▼
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暂有27个热带气旋 至今12个令天文台需发风球
天文台科学主任(吕旭升 谢威宝)今日下午在网页“天气随笔”专栏发表新一篇文章《破纪录的2025年风季》,指出今年到目前为止(3日)共有27个热带气旋影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当中有12个热带气旋引致天文台需要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包括即将需要发出一号戒备信号的麦德姆”,打破1946年以来年内“挂波”次数的最高纪录。
1974年录得11个风暴影响香港 纪录保持半世纪今年失手
翻查天文台资料,今日之前已有11个热带气旋(热带低气压至超强台风)令天文台需发出一号或以上风球。其中两个为无名热带气低压;热带风暴有“蓝湖”;强烈热带风暴有“蝴蝶”、“塔巴”和“米娜”;台风有“韦帕”;强台风有“丹娜丝”、“杨柳”、“剑鱼”;超强台风有“桦加沙”。当中“塔巴”需发出8号风球,而“韦帕”和“桦加沙”更需发出10号风球。
天文台网页列出二次大战后自1946年以来发出风球纪录,连同今年共有四年录得10个或以上低压系统影响香港,1964及1980年各有10个,而1974年则有11个,故今次已平了原纪录。因此天文台今年若再发风球,将创二战后新纪录。
文章指,今年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数目较正常偏多的主要成因,可归纳为海洋条件与大气环流两方面:
1.海洋条件:今年6月至9月期间西太平洋海面温度较正常偏高。尤其是西太平洋暖水区面积较大,广阔的暖水区提供充足的热能及较高的大气不稳定度,促进积云对流发展,有利热带气旋形成。
2.大气环流:今年6月至9月期间副热带高压脊较多时间呈现偏西伸展的态势。此配置不但降低了热带气旋于西北太平洋转向偏北路径的机会[3],亦使副热带高压脊南侧的东风引导气流在菲律宾附近海域形成有利的通道,让在西北太平洋或南海形成的热带扰动或热带气旋移向南海北部,提高影响华南沿岸及香港的机会。
过去10年有一半年份都有热带气旋于11月或12月袭港
文章指出,根据统计资料,在过去10年(2015年至2024年),当中有5年(包括2018、2020、2021、2022及2024年)曾经有热带气旋于11月或12月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内。
▼台风桦加沙9月24日袭港▼
10月至11月初副热带高压脊会续向西伸、西太平洋海面温度仍略高
天文台指,综合考虑最新“ENSO”状态(是指没有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及不同气候模式预报,预料副热带高压脊会在今年10月至11月初大部分时间保持西伸态势,而期间西太平洋海面温度亦会略高于气候平均。科学主任表示,这些条件将继续有利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发展并移入南海,指“今年风季仍未结束”,提醒市民继续作好准备,切勿因进入秋季而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