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外劳.拆局|聘外劳炒本地工人争议升温 下月施政报告拆弹?
为期两年的“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即将届满之际,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主动披露,发现一宗涉嫌招聘外劳后解雇本地工人的个案,若调查属实,会“毫不留情”惩处违规雇主。面对结业潮持续,失业率上升,有劳工界立法会议员表明,计划届满时必须暂停申请,否则劳工界难“收货”。在其中一个失业重灾区饮食业,近日亦有业界人士表示认同暂停输入外劳。
根据官方统计,本港整体劳动力未来数年料持续短缺。“补充劳工优化计划”推出原意正是在优先照顾本地工人利益下,按需要适当输入劳工,填补人力缺口。但当引入外劳监管不力,遭到滥用,不但直接剥夺本地劳工就业机会,亦可能对行业整体薪酬水平与工作条件造成恶性循环。有政界人士直言,外劳争议关乎基市民权益,不纯粹是劳工界与商界之争,随着立法会选举日近,准备参加地区直选的议员在落区时也可明显感受到不满情绪滋长。
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下月届满 去向未明
劳工处自2023年9月起推行“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优化计划),暂停执行26个职位类别及非技术或低技术职位一般不得输入劳工的规定,为期两年,附带不少条件以确保本地就业优先,包括雇佣合约以24个月为限,薪酬不得少于本地工人担任同类职位的每月中位工资等。
劳工界一直批评该计划变相令本地工人被抢饭碗。劳顾会劳方委员、劳联副主席谭金莲今日表示,收到约200名本地工友求助,指有公司聘请外劳后,本地雇员“长工变炒散,散工变冇工”,令本地工人工时及收入大减。她举例指,有厨房工友被公司安排由全职变成散工,轮流到不同分店上班,但工时较全职时锐减,其后公司更以人手足够为由解雇他。
政府亦承认出现“假招聘”问题。上周六,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受访时披露,初步发现一宗涉嫌招聘外劳后解雇本地工人个案,若调查发现属实,局方不会姑息,“会毫不留情”地违规雇主作出行政制裁,禁止其聘用外劳一年。政府又已宣布,下月起餐饮业所有输入外劳申请若涉及初级厨师、侍应,雇主除了需举行四周本地招聘,亦要到劳工处就业中心实地招聘。
餐饮业三年招近3万外劳 黄家和:已达标可暂停
优化计划涵盖的26个工种里面,不少与饮食业相关。根据劳工处统计,由2023年9月4日开始实施计划至今年3月31日,26个工种合共输入逾5.4万名外劳,当中直接与饮食业相关的超过2.8万人,包括8,971名侍应生、6,172名初级厨师及5,234名厨师。与此同时,本港失业率在5至7月升至3.7%,餐饮服务业属重灾区之一,期内失业由6%升至6.4%。
在食肆倒闭潮持续、本地工人“冇工开”之时,外劳却不断抵港,劳工界固然提高声量要求停止输劳,餐饮业界内部亦有争议。饮食界立法会议员张宇人坚持要扩大输入外劳,日前更宣称有外劳分担工作令打工仔“开心咗”,但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上周在一个电台节目中直言,餐饮业的失业率增加0.4个百分点,即差不多增加了8,000人失业。
黄家和指出,过往几年有差不多3万人透过输入外劳计划获批来港从事饮食业,但在本地释出大量人力资源以及本地劳工优先招聘原则下,暂时没有必要再输入新的外劳,以免影响本地劳工的饭碗。
周小松:若不即时暂停申请 劳工界难收货
“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将于9月4日届满,理论上当日起会停止接受申请。虽则局方早已预告明年初才完成检讨,届时决定下一步,但无交代计划结束后至下年初之间会如何处理。劳联立法会议员周小松直言,现时仍有不清晰的地方,政府应尽快澄清。他同时指出,文件用“白纸黑字”写明优化计划为期两年,9月4日必须暂停申请,否则劳工界难“收货”。
周小松分析,优化计划为期两年,惟有“尴尬”的地方,因为第一批外劳获批的日子是2024年初,如政府按此计算,9月4日后的申请可继续审批,惟他强调当日起不应继续接受申请。
就饮食业为例,他表示行业的人力需求与两年前不同,本年第一季职位空缺约5,000个,对比一年前的8,000多个空缺减少甚多,如今饮食业输入劳工已经批准2.8万个,但人力需求并非如两年前一样,实际上计算有出入,很多食肆并不会扩展,甚至会收缩,职位在短期内只会持续减少。
此外,周小松赞成黄家和的说法,指若然劳工、雇主有共识,认为满足到供求,其实某些行业就不需要继续输入外劳。
特首“摸底” 有人建议2:1比例限同工种
有政府中人表示,明白社会关注外劳问题。据了解,特首李家超早前就施政报告向部分政党“摸底”时,亦有请他们提意见指出哪些方面收紧,有人建议全职本地员工与外劳比例2:1的规定应以同一工种为基准,避免雇主用不同性质的本地劳工“充数”,预料9月17日公布的新一份施政报告中会有所着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