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广倡禁新居屋“补地价”转售 “白居二”配额明年增至9000个
居屋业主只要“补地价”便可转售,本身是房委会委员的A4联盟立法会议员梁文广今日(26日)趁施政报告下月17日发表前夕,公布居屋政策研究报告。他建议逐步禁止新落成居屋转售安排,减少投机行为,令居屋回归自住用途。随著居屋供应增加,他提出明年起“白居二”配额增至9,000个,长远“白居二”不再设配额。
房屋局去年预告调整公屋、资助出售房屋及私楼的兴建比例,由“5比2比3”改为“4比3比3”,希望协助市民置业。梁文广表示,居屋第二市场需求炽热但配额短缺,严重影响中低收市民上楼机会,包括青年,形容居屋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资源过度集中公屋,例如2024年公屋补贴约200亿港元。他建议公屋与居屋供应比例应进一步调整至5:5,鼓励青年自力更生。
“补地价”转售居屋业主分三类
梁文广指出,居屋政策旨在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负担的安居之所,现时居屋业主在补地价后于公开市场出售物业的动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视居屋为投资工具,倾向在楼价低时补地价,待楼价高时出售获利;二、因急需资金,希望尽快出售单位,选择补地价后在公开市场出售,加快交易;三、因物业的地理位置、大小、楼层、坐向或楼龄等因素,难以在第二市场出售单位,因而补地价转投公开市场。
倡禁新居屋“补地价”转售
梁文广指出,居屋第二市场的短期转售活动依然活跃,反映市民对居屋的需求强劲,但同时存在投机行为。数据显示过去10年,每年约有435至917个居屋单位流入私人市场,占新建成居屋的6%至13%。
他建议,逐步限制新落成居屋补地价后于公开市场出售,包括初期在部分新居屋项目(如新界区或中小型屋苑)试行“不可补地价”安排,或采用“先认购后建屋”模式,测试市民接受度。若反应良好可逐步推广至所有新居屋。
倡“白居二”配额增至9,000个 长远取消配额限制
房委会将“白居二2020”、“白居二2022”及“白居二2023”的配额定于4 500个,去年施政报告公布,房委会会增加1 500个“白居二”配额,协助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请者置业。梁文广建议逐步提高白居二配额数量,明年起增加至9,000个,未来视市场反应调整至1.2万个,并以取消配额限制为目标。
倡放宽业主楼换楼计划
另外,房协辖下的资助出售房屋实行“长者业主楼换楼先导计划”,只限于60岁或以上年长业主转换至较小单位,现行制度亦禁止他们在未补地价下出售单位之后,再购入其他未补价资助房屋。梁文广指,未来计划可扩展至两类有家庭结构变化的业主,并重新命名为“居二市场楼换楼试行计划”。
适用群体:(一)子女已不再同住的群体,取消年龄限制;(二)除了子女迁出外,生育亦会导致家庭结构变化,令居屋业主有换楼需要,计划亦涵盖因有子女出生而有换楼需要的业主。
换楼范围:不设面积升降限制,由买卖双方协商,例如退休业主可换细单位,有育儿需要的家庭可换大单位。
他说房委会是居屋的主要供应者,目前“长者业主楼换楼先导计划”只限于房协单位,而房协仅有千多个合资格全长者户,参与人数有限。建议把楼换楼计划的适用范围,扩大至房委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