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律师公会毛乐礼赴印度峰会 倡AI写精读版判词助社会了解审讯

撰文: 文维广
出版:更新:

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毛乐礼及执委陈志刚今日(29日)继续印度新德里访问行程,出席第35届“亚洲律师协会会长会议2025峰会”(35th POLA Summit 2025)第二日会议,他认为法律界不妨探讨善用人工智能科技(AI),例如撰写“精读版”法庭判词,助社会了解审讯,巩固对法治的信心。

毛乐礼与其他与会者交流时表示,科技、人工智能技术(AI),以至各式各样的网络平台令资讯传播变得碎片化,一旦有不全面的资讯快速传播,可能影响公众对司法制度的信心,而与会者普遍认为这是亚太区内法律界共同面对的课题。

毛乐礼强调,科技本身是中立技术,对法律界而言,采用科技与否,最重要的是要秉持专业与程序公义,他认为,在不影响公平审讯的原则下,如何进一步引入AI,值得探讨。他举例指,部分重要的案件判辞长达过百页,涉及艰涩的法律概念,普罗大众未必有时间仔细阅读,若法律界借助AI,为一些重要的判辞提供精准的简要精华,对于协助大众了解法庭审讯过程,以至法官判案的考虑会有帮助,亦可以巩固社会对法治的信心。

毛乐礼补充,在普通法司法管辖区当中,除了成文法律(hard law)和其他守则及指引(soft law)外,在审讯过程中,各持份者例如检控官在做任何决定时,需要作出全盘考虑,包括他人受法律保障的基本权利。他指香港奉行普通法,平衡不同人士的自由、权利及责任,十分重要。 他表示在香港,曾经有负责检控工作的人员尽管工作繁重,仍然在公余时间攻读有关人权的法律硕士课程,全因希望更了解个人基本权利的概念、发展及案例,以便更能尽职履行刑事法律执业者的职责。

陈志刚则参与另一场专题研讨会,分享“人工智能在法律实践、教育与诉讼中的应用”的看法。他分享自90年代网络兴起,以至今天由AI驱动的诉讼分析和预测,法律实务一直持续变革。他估计,随著AI发展,日后部分法律决策过程或许有机会会有AI参与。

陈志刚补充,因应AI科技日新月异,除了掌握好如何使用AI工具的诀窍外,维持行业道德标准在法律教育和培训中也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因为时刻谨记避免利益冲突、维持保密,以至小心求证由AI所提供的资讯,乃是负责任地使用AI的关键。

毛乐礼及陈志刚在参与研讨会外,分别亦有参与其他活动,包括与其他亚太区律师代表到访印度最高法院,并与印度首席大法官会面交流。

是次峰会获约50名亚太地区律师协会及国际法律组织的会长、主席和首席代表出席,包括澳大利亚法律协会(Law Council of Australia)、新西兰律师协会(Law Society of New Zealand)、新加坡律师协会(The Law Society of Singapore)、日本辩护士连合会(Japan Federation of Bar Associations)、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