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律师公会毛乐礼加拿大主持研讨会 与英司法部国务大臣共商操守
正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大律师公会主席毛乐礼及副主席薛日华在当地时间昨日(4日)下午继续出席国际律师协会(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2025年会,期间毛乐礼主持一场研讨会,与多名重量级法律界人士共同讨论大律师作为转聘行业,在科技进步与社会日趋两极化下,如何应对监管和道德方面的新挑战。毛乐礼认为公会的大律师《行为守则》所订立的操守准则,可以令会员在面对时下挑战时正确行事。
研讨会主题为“道德方为正道”(The only way is ethics),由毛乐礼担任主持。多位讲者均举足轻重,包括英国司法部法院及法律服务国务大臣Sarah Sackman KC;英国英格兰及威尔斯大律师公会主席Barbara Mills KC;苏格兰The Faculty of Advocates 会长Roderick Dunlop KC;同场亦有荷兰律师和尼日利亚上诉法庭法官。
毛乐礼:公会行为守则助大律师面对挑战时依理行事
多位讲者在研讨会分享其所属司法管辖区内,大律师作为转聘行业所面对的新挑战,当中大部分讲者提到,大律师不应因为代表当事人而被针对,针对大律师的攻击也属不可接受。会议也有触及法律行业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操守问题。
毛乐礼指,大律师公会制定的《行为守则》,一直要求会员以最高道德标准行事,维持公众对司法程序的信任。“随著科技进步和社会变迁,公会的道德规范如同导航机制,令会员面对新挑战时,仍然可以依据《行为守则》的原则行事,维护法治的同时,也确保法律行业完善的自我监管机制不受外来影响,继续行之有效地运作。”他在会上向海外与会者指出,香港大律师公会负责向大律师颁发执业证书,而向会员施加纪律惩处的自我监管机制,则有司法机构的监督。他亦强调,不可拒聘原则(Cab-rank rule)对于保障司法公正和当事人获得法律代表的权利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薛日华则出席另一场研讨会。该场会议主题为“专业范畴的大律师”,讨论在跨地域的法律业务日趋频繁之际,专注在某些执业范畴的大律师角色亦日渐重要,例如需要具备更敏锐的比较法视野与文化敏感度。她在会后指跨境争议往往复杂和繁琐,需要精通特定领域的法律人才提供支援,认为香港作为国家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辖区,法律人才精通两文三语及地域文化,大律师若能深耕自己专长的领域,将有助输出香港高水平的法律服务,巩固香港作为区内、以至国际法律枢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