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海鲜误食4危害可致命!处理海鲜5招 减寄生虫至少冷冻几小时?

撰文: 王诗欣
出版:更新:

走私海鲜|TVB节目《东张西望》近日揭露了一宗走私刺身海产事件:一群水货客从内地偷运大量海鲜等食品进入香港,引起全城关注,担忧这些未经检疫和妥善处理的走私海鲜食材,很可能已经流入市面并被端上餐桌,分分钟已吃进肚子裹,有机会对我们身体造成伤害!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储存,以及如何辨别是否新鲜安全呢?

据《东张西望》报道调查发现,一群水货客每日利用陆路跨境口岸,从内地偷运大批海鲜等食品到香港,并在粉岭蓬瀛仙馆停车场进行交收。现场盛载食物的发泡胶盒上,部分贴有“斑点鲑”(三文鱼)字样及连锁寿司店地址,而被运送的海鲜最少经历5至6小时,即走私食品在无急冻保存情况下放置多个小时,恐有变质问题,引发市场揣测。感到被影射的“寿司郎”同晚迅速发表强烈声明,斥责该报道内容不尽不实,并扬言将采取法律行动。虽然最终调查结果还了寿司郎一个清白,证实走私事件与该连锁店无关,但仍旧暴露了未经检疫海鲜流入市面的公共卫生隐患。

误食不新鲜的海鲜、刺身或鱼生(生食海鲜)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严重且多方面的。这不仅仅是腹泻呕吐这类简单的肠胃不适,更潜藏著多重健康危机。综合资料,误食不新鲜海鲜,主要对人体有4大影响。

进食不新鲜海鲜危害1|食物中毒 可致败血症送命

一旦海鲜(如:鱼生、刺身等)在储存或处理过程中出现不当,便会迅速滋生肠炎弧菌、沙门氏菌等致病细菌,从而引发食物中毒。初期,这些病原体和毒素会导致腹泻、呕吐、腹痛等肠胃不适症状;随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烧、畏寒、头痛等全身性症状,对于免疫力低下者或有慢性病史者,甚至可能引发败血症(如霍乱弧菌感染),危及生命。

食物中毒导致腹泻、呕吐、腹痛等肠胃不适症状(beautybox@photo-ac)

进食不新鲜海鲜危害2|寄生虫感染

误食海鲜,尤其是生食的鱼生、刺身等,一旦食入,这些寄生虫的幼虫(如异尖线虫或绦虫)可能会侵入人体的胃壁或肠道,引发剧烈腹痛、持续呕吐等急性症状,并造成消化道损伤。如果寄生虫长期潜伏在体内,还可能进一步引起营养不良等慢性健康问题。

这些寄生虫的幼虫(如异尖线虫或绦虫)可能会侵入人体的胃壁或肠道,引发剧烈腹痛、持续呕吐等急性症状。(FineGraphics@photo-ac)

进食不新鲜海鲜危害3|重金属中毒 损神经系统

来源不明的海鲜因可能来自被污染的水域,潜藏著严重的环境毒素危害。这些海鲜可能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如汞、铅),若长期累积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此外,它们还可能携带海洋生物毒素(如雪卡毒素),一旦进食,将迅速引发神经系统中毒,造成肢体麻木、冷热感错乱等严重症状。鱼重金属|鱼3部位要慎食1位置最多寄生虫!煎鱼多1步减40%重金属

不新鲜海鲜若长期累积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Robina Weermeijer@unsplash)

进食不新鲜海鲜危害4|引发过敏 心悸气喘

另一种较常见的风险是组织胺中毒,这是一种化学性毒性反应,而非传统的细菌感染或食物过敏。它发生于不新鲜的特定鱼类(如鲭鱼、金枪鱼)在储存不当时,鱼肉会分解产生大量的组织胺。一旦误食,组织胺会迅速在体内引发类似过敏的症状,包括皮肤发痒、红肿、荨麻疹皮肤反应,以及头晕、心悸、甚至呼吸出现喘鸣等症状。海鲜过敏|甲壳类敏感与是否新鲜有关?中医揭致敏3原因关熬夜事!

不新鲜海鲜会导致皮肤发痒、红肿、荨麻疹等皮肤反应,以及头晕、心悸、甚至呼吸出现喘鸣等症状。(Bermix Studio@unsplash)

海鲜5大储存、处理方法

海鲜一旦脱离捕捞环境,其新鲜度就会快速下降。为了从源头上预防误食不新鲜的海鲜,特别是针对鱼生和刺身这类需要生食的海鲜产品,严格的储存与处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这类高风险食物,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主要分为4点。

1. 须附原产地有效卫生证书

必须购自可靠和卫生的供应商,优先选择依循HACCP等食物安全系统生产的产品。外地进口的生蚝、生吃肉类及寿司刺身材料,须附有原产地发出的有效卫生证书,接收时应检查品质,冷藏材料应仍在冻结状态,并注意食用限期。

必须购自可靠和卫生的供应商,优先选择依循HACCP等食物安全系统生产的产品。(Brigitta1206@小红书)

2. 冷冻至少20小时减寄生虫

将鱼类冷藏于摄氏零下20度或以下七天,或摄氏零下35度约20小时,能杀死鱼类中的寄生虫。冷藏处理的温度及时间组合亦可能会因应目标寄生虫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分别。食物安全|吃刺身海胆呕吐腹泻或染海兽胃线虫!吃鱼生食安6建议

买回来的海鲜最好冷藏处理(chocokuro@photo-ac)

3. 正确贮存避免交叉感染

冷冻食物应贮存于摄氏0度至4度,冷藏食物应贮存于摄氏零下18度或以下。且所有生吃食物应贮存在独立的雪柜或指定的专用部分,未经烹煮的材料应与生吃食物分开存放,以避免交叉污染。

(6295750670@小红书)

4. 独立处理、清洗

处理海鲜时,须用专用的砧板和刀具配制,解冻后的海鲜应尽快处理、食用,不应重复解冻以及冷藏,清洗时候可用专用的洗涤槽来彻底清洗。处理完海鲜后的器具须彻底清洗以及消毒。

清洗时候可用专用的洗涤槽来彻底清洗(Tangemaru@photo-ac)

辨别新鲜海鲜方法|1闻/2摸/3敲

要从根本上保障饮食安全,除了仰赖供应商的专业处理,我们也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最后防线”。 无论是在连锁寿司店享用鱼生、刺身,还是在市场或超市选购海鲜,都要学会分辨海鲜是否新鲜,以下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海鲜分辨方法。

1. 闻气味

新鲜的海鲜闻起来,应带有淡淡的海水味、藻类味或清新的鱼腥味,气味自然,不新鲜的则带有浓重的腥臭味、氨水味或酸臭味。

(Chait Goli@pexels)

拣海鲜贴士|鱼肉是否新鲜轻按1部位!台湾食药署教5海产选购贴士

2. 摸肉质

用手指轻轻按压海鲜(鱼身或鱼肉),肉质应富有弹性,能迅速弹回。鱼身表面覆盖的黏液应透明、稀薄。不新鲜的按压后肉质凹陷法回弹,手感松软无力。鱼肉表面的黏液变得厚重、混浊或黏腻。

(camila igisk@unsplash)

3. 轻敲外壳

对于贝类与甲壳类的海鲜,则采用轻敲的方法,轻敲后,新鲜的贝类(如蛤蜊、蚝)应紧闭或在轻敲时能迅速闭合;虾蟹的壳应坚硬,身体与四肢连结紧密。不新鲜的贝类会开口且轻敲不闭合这种情况代表贝类有可能死亡;而虾蟹的壳软塌,关节松动、有异味。拣海鲜贴士|鱼虾蚬5大海产鲜活生猛要点拣?食安提醒最易睇漏2点

(Alex Favali@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