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食物|判断心血管是否健康8症状 中医推5食疗温阳散寒护心脏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低温环境、饮食不当等因素,易诱发胸闷、心悸甚至心梗等问题。为何寒冷会成为心血管的“隐形杀手”?日常饮食中又有哪些食材蕴含“护心密码”?
冬季护心“温通补消”四字诀。山楂、荷叶、陈皮、黑木耳,常吃这些食物助您科学养护心血管,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方法。
冬季护心关键:掌握“揾通补消”4大原则👇👇👇
冬季要重视养护心血管
冬季气温降低,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易受“寒邪”侵袭。
中医理论认为“寒性收引”——寒邪会导致血管收缩(如同人遇冷蜷缩),若血液黏稠度本就较高,心脏供血便会受到影响,引发心肌缺血,出现冠心病相关症状(如胸闷、胸痛)。
此外,冬季人们常通过高热量饮食(如炖肉、火锅)保暖,但活动量减少,过量摄入油脂、糖分与热量,会增加心血管负担。
老年人可能因心衰(冬季心脏动力不足,症状加重)面临更大风险。
无论年龄,冬季都需重视心血管养护。
8点帮你判断心血管是否健康
普通人判断心血管是否健康,可以从这8方面入手:
1. 经常心慌、胸闷、休息后好转
2. 劳累或生气时心前区疼痛
3. 饱餐后出现胸闷、憋气
4. 走路跑偏、头晕、一过性晕厥
5. 睡觉时憋醒,坐起缓解
6. 走长路后下肢肌肉痛,休息后好转
7. 有一或四高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8. 吸烟、肥胖、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温】温阳散寒 改善血液循环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血液需在阳气的推动下温通运行。冬季寒冷易致血管收缩,阳气不足者更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推荐食材
当归、生姜、羊肉。
当归:补血活血,全当归可兼顾活血与补血,对寒冷导致的血液运输不畅有改善作用。
生姜:温中散寒,日常烹饪中可替代部分调味品(如炒菜放姜丝),减少油脂摄入,辅助调节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晨起后可以用少量姜丝或姜片煮水,对血管系统也有很好的温通作用。
羊肉:性温,能温中补虚、益气养血,富含蛋白质和铁元素(辅助补血),增强免疫力。
推荐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
适用人群:阳气不足者,表现为怕冷、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遇冷症状加重,舌苔白、脉缓
用量:当归10克,生姜3片,羊肉200克。
具体做法:
1. 当归提前用黄酒泡10~15小时,泡软后用炒锅慢慢小火焙干
2. 羊肉冷水下锅,水快烧开时加入黄酒,大火烧开,撇去浮沫
3. 另起一个砂锅,加入饮用水,加入当归、生姜、红枣、白芷、大葱、白胡椒粒
4. 把焯好的羊肉放到烧锅里,加入大量米酒,炖煮20分钟后加入盐调味
5. 盖盖,炖1小时后放入枸杞,2分钟后出锅装盘即可
相关文章:护心食物|心血管病年轻化!营养师推4种坚果教你腰果早餐如何吃👇👇👇
【通】畅通血脉 缓解疼痛隐患
“不通则痛”,心血管疾病发作时常伴随剧烈胸痛(如“真心痛”)。保持血管通畅是预防心梗等急症的关键。
推荐食材
丹参、葛根、玫瑰花。
丹参:活血化瘀、止痛,对固定位置的胸腹痛效果显著,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兼顾活血与补血)。
葛根:传统中药,可辅助治疗高血压、心绞痛,与丹参搭配能拓宽心血管疾病防治范围。
玫瑰花:理气解郁,入血分行气活血,缓解情绪压力导致的气机不畅(情绪问题会加重血脉瘀阻)。
推荐药膳:丹参葛根玫瑰粥
适用人群:需日常养护血管通畅者(尤其关注预防心绞痛、高血压等)
具体做法:
1. 丹参、葛根冷水浸泡后煎煮30分钟取汁
2. 加入泡好的大米、糯米同煮40分钟至黏稠
3. 最后放入冰糖、玫瑰花稍煮即可
【补】补益气血 强健心脏功能
中医强调“治未病”,冬季需提前补益心气与心血,避免因营养不足导致心脏功能减弱。
推荐食材
黄芪、龙眼、乌鸡。
黄芪:核心补气药。
生黄芪:固表、利水、排脓、生肌。偏固脱、推动新陈代谢(适合功能减退者)
炙黄芪: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偏升阳(适合脏器下垂者)。
此外,黄芪还能补气生血(如经典方剂“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用量远超当归,通过调动身体机能促进造血)。
龙眼:补血安神,改善睡眠(心血管患者常伴失眠问题)。
乌鸡:黑色入肾,滋阴养肾,冬季食用可平衡阴阳(补气同时避免“气有余便是火”)。
推荐药膳:黄芪龙眼乌鸡汤
适用人群:气血不足者,表现为心悸、气短、睡眠差,冬季易疲劳。
主料:乌鸡
辅料:黄芪、龙眼、红枣、枸杞
具体做法:
1. 乌鸡清洗干净,放入开水中焯水,加入黄酒去腥,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
2. 捞出后放入盛满开水的砂锅中,加入姜、葱结、黄芪、龙眼、红枣、胡椒粒、黄酒,大火烧开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最后加盐、枸杞即可
相关文章:心血管健康|天气冻温差大易引起脑中风?专家教5招促进身体保健
【消】消积化脂 减少血管负担
冬季饮食油腻易导致血脂升高,形成血管斑块(阻碍血流)。通过消积化脂,可预防斑块增大,保持血管通畅。
推荐食材
山楂、荷叶、陈皮、黑木耳。
山楂:活血散瘀、消食化积,现代研究证实其“化浊降脂”作用(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荷叶:性质偏凉,能清除湿热、升阳醒脑(适合肥胖伴高血压、头昏人群)。
陈皮:理气健脾、化痰,缓解饮食过饱导致的腹胀(促进消化)。
黑木耳:平性食材,吸附代谢废物并随粪便排出,辅助活血补血、宽肠胃(促进废物代谢)。
推荐代茶饮:山楂荷叶陈皮饮
适用人群:饮食油腻、血脂偏高或肥胖者(血管斑块风险人群)
具体做法:
山楂5克、陈皮5克、荷叶10克,开水冲泡后闷10分钟
推荐药膳:黑木耳香菇炒荷兰豆
主料:香菇、木耳、荷兰豆
辅料:彩椒
具体做法:
1. 黑木耳泡发后去除根部,香菇洗净切成小片,荷兰豆、彩椒洗净切块
2. 黑木耳、香菇放入开水中煮2分钟,然后加入荷兰豆、彩椒
3. 捞出食材备用,起锅烧油加入蒜片炒香,并加入所有食材翻炒
4. 加入料酒、盐,翻炒均匀即可
注意:“温通补消”四字诀对应不同体质与症状,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方法。若无法判断自身体质(如不确定是阳虚、气血不足还是痰湿积滞),建议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评估指导,避免盲目进补适得其反。
冬季护心“温通补消”四字诀
1. 温:温阳散寒、改善血液循环
推荐食材:当归、生姜、羊肉。
推荐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
适用人群:阳气不足者
2. 通:畅通血脉、缓解疼痛隐患
推荐食材:丹参、葛根、玫瑰花。
推荐药膳:丹参葛根玫瑰粥。
适用人群:需日常养护血管通畅者(尤其关注预防心绞痛、高血压等)
3. 补:补益气血、强健心脏功能
推荐食材:黄芪、龙眼、乌鸡。
推荐药膳:黄芪龙眼乌鸡汤。
适用人群:气血不足者
4. 消:消积化脂、减少血管负担
推荐食材:山楂、荷叶、陈皮、黑木耳。
推荐药膳:山楂荷叶陈皮饮。
适用人群:饮食油腻、血脂偏高或肥胖者(血管斑块风险人群)
相关文章:猝死|冬天气温下降猝死风险增高!医生盘点10大寒冬高危行为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