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陷阱|致癌伤心脏高温炒菜5危害 健康烹调3招冒烟下食物超错
炒菜是家家户户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错误烹饪方式,比如油过热了、冒烟了再放菜竟可能致癌、伤心脏、毁大脑!如何选对烹饪方式?厨房中还有哪3大隐藏“杀手”?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审核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医师左小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镜诊治部副主任医师张毅
厨房中的隐藏“杀手” 油温太高
很多人炒菜的时候,喜欢等到油过热了、冒烟了再放菜,觉得这样炒出来的菜味道好,但其实这样的做法,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
按图看各种植物油脂的冒烟点及烹调方法(由低冒烟点至高冒烟点排列)👇👇👇
相关文章:炒菜致癌|炒菜3贴士免吸致癌物冒烟才放菜增风险!消委会拣油5招
1. 产生致癌物质
淀粉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属于2A类致癌物。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杂环胺类化合物,属于强致癌物,可以在体内积累,逐渐降低免疫功能,有可能诱发身体各部位肿瘤。
脂肪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炒菜时油温太高,产生的油烟也会增多,对肺部造成伤害,甚至诱发肺癌。
2. 产生反式脂肪酸
不少人都知道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害,但往往只盯着精加工食品,却忽视了烹饪过程中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在烹饪时,食用油加热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一般情况下,油冒烟时,油温多在200℃以上,在这样的高温下,即使只是短时间加热,也可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此外,食用油反复加热食用,也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1. 心脏病风险增加
反式脂肪酸能提高“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动脉硬化和血栓风险。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增加2%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患心脏病风险增加25%。
2. 对大脑功能不利
反式脂肪酸还可能会增加大脑动脉硬化和大脑功能衰退风险。摄入反式脂肪酸量大的老年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儿童则可能增加学习障碍 。
3. 肥胖风险增加
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体消化且容易堆积在腹部,从而导致肥胖。对于喜欢食用薯条、油条、炸糕等食物的人群来说,应警惕油炸食物中所含的反式脂肪酸让你的腹部脂肪明显堆积。
4. 对胎儿、婴儿发育不利
母体通过胎盘或母乳将反式脂肪酸传输给胎儿、婴儿,可能对胎儿、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要控制炒菜时的油温,我们还需要关注烹饪方式,如何才能选对烹饪方式呢?一起来看~
选对烹饪方式很重要
烹饪食物时,最好选择蒸、煮、拌、炖、汆、煲的方式进行烹饪,但炒、炸的烹饪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只要掌握了正确方式,也可以减少部分危害。
1. 炒菜
热锅冷油、大火快炒,不要等到油冒烟再放菜,家中最好有能测油温的金属温度计。炒菜之前可以先将食物焯水到半熟,减少高温烹饪时间。
2. 煎炸食物
可以先将食物煮熟,缩短炸的时间,并且每次都应该用新鲜的油。
厨房中还有这3大隐藏“杀手”
1. 土榨油:并不健康
土榨油杂质多、保质期不明确、油烟大易伤肺,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小包装食用油换着吃。
2. 发霉的谷物、坚果:可能会致癌
黄曲霉毒素喜欢藏在长时间放置的谷物、坚果中,它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280℃以上的高温才能杀灭。1毫克黄曲霉毒素就可以导致癌症发生,尤其是肝癌,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一级致癌物。
所以对于已经发霉的花生、玉米等,建议及时扔掉。
3. 长期存放在雪柜里的食物:小心变质
食物一次最好少做点,现做现吃,避免将食物长时间放置,尽量不食用隔夜食物,特别是米制品和其他易滋生细菌的食物。
如果做好的食物一顿实在没吃完,可以先将食物放入耐高温的食品保鲜袋、保鲜盒中,然后趁热放入冰箱内冷藏或者冷冻保存,尽快食用完。在食用隔夜食物前,应彻底加热煮透,帮助杀死其产生的细菌、毒素。
厨房健康小贴士
1. 炒菜时不要等到油冒烟再放菜,此时的油温过高,会产生各类致癌物及反式脂肪酸。
2. 烹饪食物时,最好选择蒸、煮、拌、炖、汆、煲的方式进行烹饪,炒、炸时也要掌握正确方法。
3. 厨房中还有这3大隐藏“杀手”:土榨油、发霉的食物、长期存放在冰箱里的食物。
相关文章:饮食热话|6个煮食习惯增患癌风险 炒新菜唔洗镬做漏呢步都系错 👇👇👇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