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增糖尿病38%?甜度=蔗糖200倍!恐致癌3危害+小心5类食物

撰文: 王诗欣
出版:更新:

糖尿病成因|不少人为了健康,会减少糖分的摄入,选择“无糖”、“低卡”的饮料、零食。然而有研究发现,每天喝无糖饮料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喝的人高出38%。为什么无糖饮料的风险会被含糖饮料的高?除了糖尿病还会造成那些危害?

无糖饮料比含糖饮料致糖尿病风险高出15%(shraga kopstein@unsplash)

糖尿病成因|喝无糖饮料 比含糖饮料患糖尿的风险高

发表于科学期刊 《糖尿病与代谢》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饮用含糖饮料超过1次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会比不喝的人高出23%,而饮用人工甜味剂超过1次的人会被不喝的人高出38%,显而易见,这个风险比含糖饮料的风险还要高。糖尿病|哈佛研究:1小食每周吃3次糖尿风险增20% 3食法营养丰富

糖尿病成因|甜味剂甜度=蔗糖200倍 无糖零卡要小心

人工甜味剂是一种高甜度、低热量或零热量的化学合成物质,以常见的阿斯巴甜(存在于无糖可乐)来说其甜度是蔗糖200倍,相当于一口气吃7茶匙的蔗糖。是代糖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一个类别。主要常见在宣称“无糖”、“零卡”、“低卡”、“低糖”的产品中。

甜味剂常见于哪些食物?

1. 饮料:无糖可乐、无糖绿茶、无糖乌龙茶、无糖乌龙茶等
2. 果冻:超市常见的蒟蒻果冻、低卡果冻
3. 能量棒:许多标榜“高蛋白”、“低糖”的能量棒
4. 糖浆:用于制作无糖拿铁或淋在松饼上的无糖糖浆
5. 糖果:无糖薄荷糖、无糖口香糖等

想要100%的辨认,要养成阅读配料表的好习惯,在包装背面找找有无以下名称,这些都是代糖。

阿斯巴甜、蔗糖素(或三氯蔗糖)、醋磺内酯钾(或安赛蜜)、糖精、纽甜

糖尿病|除人工甜味剂 还有4方面增糖尿风险

无糖饮料、零食除去蔗糖却仍然会导致糖尿病,除了人工甜味剂之外,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等综合资料显示,还有以下4个方面:超加工食物|医生警告常吃或致抑郁焦虑糖尿病!1食物切忌早餐吃

1. 高GI碳水化合物:许多无糖烘焙品和零食在去掉糖后,必须增加面粉、淀粉等精制碳水化合物来保持烘焙品的体积和质地,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加重胰岛素负担。

2. 甜味剂增加欲望: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会增进人们的食欲和对甜食的渴望。由于人工甜味剂比常规的蔗糖要甜几十倍甚至数百倍,当吃了这些甜味剂后,人们会对含有天然甜味的水果蔬菜降低兴趣,转而选择更多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食品,就会导致越吃越多的局面。

3. 饱和脂肪酸:移除糖分后会降低食品的风味和质地。为了让产品口感更饱满、更美味,制造商往往会增加饱和脂肪酸(如:棕榈油、奶油等),长此以往不仅会体重增加还会有糖尿病。

4. 肠道菌群:食品中的乳化剂(常见于冰淇淋、沙拉酱)或增稠剂(牛奶、素食替代品)可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进而影响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

除了人工甜味剂之外还有4个方面会导致糖尿病(来源:pixabay)

人工甜味剂3大危害 致癌冠心病

人工甜味剂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是多方面的,并不仅是糖尿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资料显示,还容易有以下这些疾病:

1. 致癌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阿斯巴甜列为2B级致癌物,恐致肝细胞癌。香港肝脏护理中心建议,为安全计,代糖的实际安全上限应远低于世卫建议的上限(如60公斤体重约27罐代糖可乐),若只是隔数日或一星期偶尔摄取甜味,代糖则不容易过量。

2. 冠心病

每日饮用无糖碳酸饮料的人,相比每月饮用不到一杯的人,其冠心病风险会分别增加8%。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建议,每日饮用不超过500毫升。

3. 肠道菌群失衡

人工甜味剂可能会改变我们肠道内的好菌和坏菌生态,导致菌群失衡,肠道发炎。

预防糖尿病4饮食习惯

根据香港糖尿联会的数据显示,现时全港约有七十多万人患糖尿病,即每十个当中便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而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到了2030年,香港的糖尿病人数将激增至九十二万人 (即百份之十三人口患糖尿病)。

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患上糖尿病的主要风险,要想预防糖尿病就要好好控制饮食,根据香港糖尿联等综合资料显示,这些都方法十分简单。

1. 少吃多餐

均衡饮食,定时定量,要“少食多餐”,避免在单一餐中吃得过饱或过少。

均衡饮食,定时定量,要“少食多餐”(Anna Pelzer@unsplash)

2. 低GI食物

选择燕麦、大麦、糙米等低GI食物,减慢血糖升高速度从而减轻胰脏和身体代谢系统的负担。

选择燕麦、大麦、糙米等低GI食物(Foodie Factor@pexels)

3. 以清淡为主

以少油、少盐、少糖为主,多选用新鲜或急冻的食物,不要选罐头或加工食物,烹调肉类前,可去皮及切除肥膏,减低动物脂肪的含量。加工食品|罐头不健康?罐装豆比藜麦高纤3倍专家推10种加工食物

以清淡为主,不要选罐头或加工食物(RitaE@pixabay)

4. 不喝含糖饮料

要少喝含糖饮料,尽管是无糖、零卡,都要少喝,或者可以完全戒掉。

要少喝含糖饮料,尽管是无糖、零卡,都要少喝,或者可以完全戒掉。(silviarita@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