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这“甲骨文”是什么字?网民纷指似洗头 答案令人意想不到
撰文: ETtoday
出版:更新:
内地一则“猜猜甲骨文这是什么字”的网帖在社交平台掀起热议,一幅像是洗头的甲骨文字形图,意外引爆讨论。
内地学者分析,这个字形态没有任何对应甲骨文。截至目前,相关留言已突破两千条,充分显示大众对甲骨文的高度兴趣。
该图甲骨文引起讨论,专家指正方小图形确属甲骨文,为繁体字“盗”,大图形则可能出自书法创作。(微博@上游新闻)
因形似“洗头” 一甲骨文字引起大量讨论:
综合陆媒《上游新闻》报导,近期一个甲骨文字引起广大网友讨论,文字形象显示一人弯身探向盛器,似有线条自头部垂落,引发网友大量联想。
有网友直呼“这不就是在洗头吗”,也有人认为“像在吐”,有人认为是“沐浴”,讨论留言已突破两千条。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表示,正方小图形确属甲骨文,为繁体字“盗”(简体为“盗”)。红圈的甲骨文虽然表面形态与“盗”字甲骨文相似,却并非出自现有、经过学界认可的甲骨文资料。
他强调,画红圈图形不是古文字,更不是不少网友猜测的“沐”字。“从字形结构看,没有对应任何出土甲骨文形态。”刘永革说。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教授李发也持相同看法。他指出,画红圈图案“可能出自书法创作”,为了营造艺术效果,书法家会对字形、构件进行变形处理,不宜当成甲骨文真迹。
延伸阅读:清朝数学题出土“全变中文更难懂”老师解题后网民集体崩溃:好难
+21
李发教授进一步指出,单纯“看图说话”是公众认识古文字最常见的误区:
汉字是活的文字,要将古文字置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观察,寻绎其演变的轨迹。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认识古文字还需要了解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
“面对古文字,大众最容易犯的就是‘凭感觉猜’。”刘永革提醒,甲骨文中象形字只占很小一部分,判断字义应该去专业的网站去查:
如喜欢甲骨文,就去(内地网站)‘殷契文渊’平台等权威数据库查询,每个甲骨文字都经过了专家校对。
延伸阅读:古人平时原来不说“文言文”?误解已久的真相:康熙其实讲白话!
+8
【本文获“ETtoday”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