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想露腰又怕有小肚子?医生揭女性小腹凸3成因 或是疾病作祟
不少女性每当想穿起短版上衣或泳装,却又为小腹肉肉感到困扰。
先前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Jennie登上科切拉音乐节舞台,微微隆起的“小肚子”也意外成为热议焦点。对于女性小腹凸起,有人认为是正常生理结构,有人则认为就是太胖了必须减肥,但其实也有可能是健康警讯。台湾台北慈济医院妇产部邱筱宸医师就为大家说明如何判断小腹的成因,以及健康瘦小腹的方法。
女性体脂较高属正常现象!与雌激素、基础代谢率有关
“我怎么可以比男生还胖?”是许多女性挥之不去的烦恼。对此邱筱宸医师指出,女性体脂率高于男性其实是正常生理差异,主要受雌激素影响。她说明,雌激素会促进脂肪储存,尤其集中在乳房、臀部及下腹部,分布形态与生殖系统的需求相关,
“脂肪是身体重要的能量储备,可以为女性怀孕及哺乳期间的胎儿生长和乳汁分泌提供支持”
女性肌肉量普遍较少,导致基础代谢率低于男性,也是脂肪较易堆积的原因。邱筱宸医师进一步表示,产后和更年期是女性体脂上升的高峰期。女性在这两个阶段荷尔蒙会发生剧烈变化,使得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失衡,且可能伴随压力与睡眠品质不稳定,就容易导致体脂肪上升。
小腹脂肪是保护还是负担?医:用2指标判断
有人认为,女性小腹的脂肪是为了保护子宫和卵巢。“这样的说法部分正确,适量的脂肪确实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但过多就会变成负担。”邱筱宸医师表示,国健署和肥胖医学会均建议女性腰围应控制在80公分以下。当腰围超标时,就不能再用“脂肪是为了保护内脏器官”来解释,而是要警惕内脏脂肪过多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
邱医师也提到,还有一类人体重看似正常、体脂率却偏高,属于隐性肥胖,也就是俗称的“泡芙人”。特别是明明很瘦、但小腹明显凸出的族群,同样代表有内脏脂肪或皮下脂肪过高的状况,可能伴随代谢异常方面的健康问题。因此小腹脂肪是保护还是负担,还是要根据腰围和体脂率这两项重要指标进行评估。
同场加映:月经|散装卫生巾放手袋超错?M巾使用4大常见坏习惯易惹私处感染(点击放大浏览)▼▼▼
小腹凸起合并这些症状要注意 可能是疾病作祟
除了肥胖外,小腹凸起也可能与妇科疾病有关。邱筱宸医师解释,卵巢囊肿或肿瘤可能会压迫器官,使下腹部明显凸出,同时压迫到膀胱就会伴随频尿症状。
“最近有位患者因频尿到泌尿科求诊,但症状未见改善。她也发现小腹变大,以为只是发胖,却怎么减肥都瘦不下来。她没想过两个症状其实有关联,直到转至妇产科才确诊。”
此外,子宫肌瘤,尤其是浆膜下肌瘤是向子宫外的腹腔生长,也会让小腹隆起,有些患者还会摸到局部有不对称的硬块,或月经量变多;若是子宫肌腺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则是常伴随经痛和腹胀。恶性肿瘤如卵巢癌、腹膜癌,因为腹水的产生也可能导致腹部在短时间内异常胀大,并影响食欲和体重。
邱医师提醒,如果小腹凸起合并有上述症状,建议及早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其他非妇科原因则包括慢性便秘或胀气等肠道问题,与长期外食、久坐及纤维、水分摄取不足有关。脊椎姿势不良导致的骨盆前倾,也会让腹部在视觉上显得较为突出。
同场加映:除毛、性行为会导致下体变黑?医生亲身解答女性私密处4大谣言(点击放大浏览)▼▼▼
别再盲目追求平坦小腹 快用3招健康瘦
“要追求健康体态,并不鼓励仅以蚂蚁腰、平坦小腹或极低的体脂率为目标,而是要评估整体的身体状况。”除了控制腰围外,邱筱宸医师也提供了几个健康指标供参考,包括BMI、女性体脂率介于21%至27%、骨骼肌率大于24%、基础代谢率每日1200卡以上,以及内脏脂肪等级小于10。
若想在维持健康的基础上减少腹部脂肪,邱筱宸医师建议可以从三方面著手:
饮食调整:摄取高纤维和足够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2到1.6克),避免高糖和过多的精致加工食品。另外也不鼓励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避免肌肉流失和代谢率下降影响健康。
运动:强化核心肌群,例如腹横肌和骨盆底肌训练,以改善姿势和内部支撑,同时透过阻力训练如深蹲、哑铃等增加肌肉量。规律的有氧运动则有助于控制内脏脂肪。
生活习惯改善:压力和睡眠也是肥胖的影响因子之一。邱医师提醒,有研究指出,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会促进腹部脂肪堆积,这也是为什么睡眠不足的人容易发胖。
【本文获“健康医疗网”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