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中学校长会倡允冻结逾10%教员编制 申领更多现金津贴

撰文: 吴美松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9月17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并已举行数场地区咨询活动,各界近日亦纷纷提出建议。香港中学校长会今日(29日)发文,提到在财赤削资时期进一步“拆墙松绑”,赋权学校灵活理财,如容许资助学校因应校情,申请冻结超过10%的教员编制以申领更多现金津贴等。

建议政府加强规划数字教育,加快2025年初成立的“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工作步伐;

8月3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到元朗官立中学出席第二场施政报告地区咨询会。(李家超Facebook)

中学校长会今日在网页上载了一篇由执委会撰写的文章,题为“香港中学校长会对2025施政报告的建议”。执委会从“积极行动  规划数字教育”及“教育为本  迎难而上”两方面,向行政长官即将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出建议。

在“积极行动  规划数字教育”方面,执委会建议政府加快2025年初成立的“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工作步伐,力争在2026年制订和公布数字教育的政策、实施策略、不同范畴的行动计划和资源安排等,让香港中小学能配合国策,紧贴世界发展趋势,培育人才。

执委会认为,政府可考虑提升“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的层次,并现有“资讯科技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的职能和资源,提高效益。此外,政府亦可善用“政、产、学、研、投”的协作基础和香港联通中外的优势,推动中小学数字教育的发展,例如鼓励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开发内联外通及适用于香港学校的大语言模型;引进中外科技企业,建立多个类似落户数码港的“香港人工智能科普培训基地”,为本地中学生和教师提供与时并进的培训课程。

香港中学校长会成员。(香港中学校长会网页)

公营学校财政压力增 学校生存风险上升

至于“教育为本  迎难而上”方面,执委会指出,政府因财赤削减资助和学龄人口下降的冲击下,对教育生态和学校发展构成影响;又指未来公营学校的财政压力增加、学校生存风险上升等因素,不利于“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和“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执委会续指,今年5月教育局公布“中学规划未来路向优化方案”,削减公营学校营办津贴、取消部分学生资助、收紧资助资格、减少师生比例、提高学校开班门槛、加大班级结构4变5先导计划等措施,不利师生互动、照顾学生差异和优化学习环境,令学界不解和忧虑。

倡修例制订政策 吸纳非本地中学生

执委会认为,政府宜以“储才育才”为发展目标,采取持续发展型的政策,建议政府著手研究修改相关条例的可能性和灵活性,以善用学额,吸纳非本地中学生的政策措施;加强规划研究发展新区域,平衡现时各区学校和学额供求,有效重置和改善中学校舍环境,优化学习环境。

香港中学校长会执委会亦建议,在财赤削资时期,政府可进一步“拆墙松绑”,赋权学校灵活理财,如容许资助学校因应校情,申请冻结超过10%的教员编制以申领更多现金津贴。(资料图片)

延长拨款使用时限、扩大使用范围

执委会亦建议,在财赤削资时期,政府可进一步“拆墙松绑”,赋权学校灵活理财,如容许资助学校因应校情,申请冻结超过10%的教员编制以申领更多现金津贴;延长各有时限拨款的使用时限和扩大使用范围;进一步租借校舍或设施予社区,鼓励学校开源。

执委会最后指,盼望特区政府与学界同行,以系统思维和更强的改革意志,推动香港教育“改革创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