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提点成新商机?|零售商淡市下兼营自提点求存:赚得一蚊系一蚊
【拼多多/拼多多香港/拼多多自提点/淘宝/淘宝香港/淘宝集运/京东/京东香港/网购/内地电商/自提点/顺丰】【自提点成香港新商机?系列之一】茶香四溢的凉茶舖、琳琅满目的生果店、独处一角的街市档,以及工厦内的酒商仓库,这四间表面上没有业务关联的店舖,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营运自提点,在淡市下挣扎求存,寻找新出路。
自新冠疫情爆发后,港人由去实体店消费改为网购,尤其内地电商平台拼多多、淘宝及京东等,近年相继推出免运费包邮到港优惠,令港人网购更为之疯狂,去年有调查显示,有近5成港人曾经网购,即每两人就有一人网上购物,各区集运自提点几乎每日逼爆取货人龙。不少商家看见网购带来的商机,开设自提点业务,如今自提点已开至“梗有一间喺左近”,不论是菜档、士多、药材舖,甚至连纸扎舖都兼做自提点。
讽刺的是,这种新商机背后源自本地零售市道,受到内地电商及经济不景的冲击,促使这些商舖老板被迫转型,《香港01》访问了4位老板,探索其店舖经营自提点求存的故事,包括生果店及酒商老板在食肆结业潮下,失去不少供货渠道,生意大跌,只能放下面子去开拓新的出路,希望“赚得一蚊系一蚊”。
位于鲤鱼门三家村的“郑记生果店”两年前开设自提点业务,由原本每晚6时开店卖生果,提早至下午1时便开始营运自提点。老板郭先生表示,原本他的水果店专做旅客零售生意,还有专门供货予区内食肆,惟疫情爆发至通关后,港人热爱北上消费,加上专程来鲤鱼门看日落、吃海鲜的旅客近年大减,区内食肆“执下一间又一间”,令其生意较高峰期大跌约五成;相反,他看到网购大行其道,机缘巧合下接触到自提点业务,便联络物流公司,并租下附近档位做仓库兼营自提点。
日均收约100多件货 自提点水果收入各一半
现时该店有不同物流商的业务,包括蓝色包裹的菜鸟、绿色包裹的拼多多及非官方运输商等,日均接收约3板货,即约100多件包裹。他称单靠做自提点的佣金收入其实不多,“少到可以说租金都交不起”,只能帮补交租,但总比单卖水果好,现时生果与自提点的收入比例各占一半。
被问及曾否接获令他困扰的货物,老板摆了摆手说没有,不过就遇过客人网购腐烂水果的情况。郭表示曾分别收到腐烂的西瓜及牛油果,“本身不知道包裹中的货物,但很臭,有阵味”,致电客人后被告知可丢弃,便帮客人丢了。
老板又说,不会介怀客人网购水果,认为双方市场不同,“我们卖的水果都是从马来西亚、日本运过来”,但冀望客人网购水果后可尽快取货,“烂了很麻烦”。
老板:与街坊感情增 愈做愈开心
经营自提点两年,郭老板认识了不少熟客,更曾透过自提点拓展新的业务,在小店中卖手工啤,“系我其中一个集运客介绍我做嘅”。访问最后,他表示虽然收入微薄,但自己愈做愈开心,“因为在这里做,与街坊是会有感情的”。
另一位同样面临市道不景的老板叶浩彬,经营酒类供应商“酒精敏感”,在新蒲岗的工厦单位开设仓库。他与数位股东原本经营多项与酒相关的业务,包括婚宴、派对房间、酒吧、酒类供应等。
酒商老板:多合作餐厅结业 “有得赚已很好”
不过疫情后,不少与其合作的餐厅结业或“拖数”,生意持续下滑,近两年生意更比高峰期跌了约五成。叶浩彬表示,现在已不能像以前好景时,只挑选高回报、高薪酬的工作,“有得赚钱就已经很好”。
“酒精敏感”的仓库已兼做自提点两个月,叶浩彬解释开自提点主因“一定是补贴生意”,虽然收入不多,但现今经济环境需要以“赚得一蚊系一蚊”的心态应对,只有不断扩展可能性。“(做自提点)每个月可能有5000蚊至1万蚊,其实都系钱。”坊间或有商家因介意他人想法,而不做自提点,例如负责人都曾考虑会否有人议论“你哋做酒嘅,突然去做自提点,系咪因为捞唔掂”,但他认为香港地做生意,必须放下面子,“如果要摆面子在前,就无法赚钱。”
到底自提点是否香港的新商机?他就说“绝对不认同”,认为自提点收入受制于网购平台,而且需要一定的空间及人手。另外,店舖无办法控制客人有关自提点的选项,如果最后日均货量不多,甚至会阻滞原有的事业,但始终也是一条出路。至于未来如何看待香港经济,他表示持观望态度,认为会与今年大环境相似,冀望政府可多举行盛事,吸引更多旅客来港消费。
自提点每件货佣金最少2.5元
不少商家及小店都兼做自提点业务,究竟自提点可以赚多少?据了解,物流商通常以重量计算佣金,私人或非官方集运商一件包裹首公斤拆佣4至5元,之后每重一公斤会多拆1元佣金;电商平台自身提供的集运服务佣金则较少,一件包裹首公斤拆佣2.5元,其后每半公斤多收0.5元,平均每件货自提点可收佣3元。如果自提点每日收200件货,即每日赚600元,若一星期7日无休,每月(以30日计算)收入约为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