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女同行 打开耳朵听心声

撰文: 01医务所
出版:更新:

开学日刚刚过去,孩子又踏入新阶段,即使只是升上新年级,亦需要时间适应。家长爱子心切,都很想孩子能够顺顺利利。所以,开学对家长及学生而言,都难免构成压力。不过,如果家长能够调节好心态,以开放态度与子女沟通,绝对可以帮孩子一把,愉快迎接新一页!

撰文:医院管理局港岛东医院联网临床心理学家陈晓博士

一个舒适及具安全感的环境有助与儿童及青少年沟通。图为港岛东医院联网临床心理学部。

一. 关心日常点滴

功课、测验、考试最容易令学生感到压力。但校园生活由很多不同的元素组成。除了问及“做功课了吗?”、“默书几多分?”,家长可以先关心孩子在上学时的所见所闻,而非只是关心他们的成绩表现。

二. 开放你的心

开放式沟通能够促进互信,甚至可以成为打开话匣子的关键。当子女向家长讲述当天上学的见闻时,家长可以保持开放的心去聆听,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随意分享自己想讲的。当孩子分享学业压力、社交困难时,家长先不要戴上“过来人”的帽子,而是先静心聆听,并表达理解到孩子的情绪:“我听到你的紧张/困扰”。

如果家长想提供意见,可以先询问:“你想听我的意见吗?”有时孩子可能只是想“吐吐苦水”,其实他们心中可能已有解决方法。此时,提供情绪支援、表达同理心,远比给予意见重要。

三. 家长的情绪也需要被照顾

情绪是会互相影响的。也许孩子面对困扰时,家长也感到痛心又“肉紧”,行为上也变得比较紧张。此时,家长可以觉察自己的情绪,并将紧张的心稍稍放下,改为支持和体谅,可以令孩子感受到你与他同行。孩子成长路上难免会遇上一些风浪,如果家长可以保持镇定以陪伴他们,让家中成为他们平静的避风港,即使面对逆境亦会感到踏实一点。

最后,现时社交媒体接触面甚广,小学生、中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帐户,对于孩子心理质素的影响力甚高。纵然孩子关注的热话可能对家长而言非常陌生、甚至古怪,家长亦应视之为了解孩子的其中一个渠道。家长可以主动了解社交媒体的潮流,但不宜过度干涉甚至要审视子女的帐户。反而,家长可以营造空间让他们主动分享。当孩子与你分享时,不必急于评论,而是以好奇的心态了解孩子的价值观、喜好。如果当中发现到不健康的资讯,或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亦可以及早介入。

医院管理局。(资料图片)

《香港01》“01医务所”与医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园游。杏林》。

“杏林”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后世以“杏林”称颂医护,数位来自医管局的杏林中人带领看倌园游杏林大观园,透过文字细数杏林人、杏林事,分享个中点滴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