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团结香港基金指欠法规及基建配套 倡订长远政策路线图

撰文: 吴美松
出版:更新:

2024年《施政报告》提到发展“低空经济”是未来重要政策之一,政府已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负责制定发展策略和跨部门行动计划。团结香港基金今日(4日)发表研究报告,预计到2050年本港低空经济产业的增加价值将达到约3,500亿港元,其中大部分来自配套服务。报告指出现时低空基建发展不足,以及缺乏低空空域管理系统等,建议政府制定长远政策路线图,逐步增加低空飞行活动的规模及复杂性。

深圳正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深圳特区报)

报告指出,低空经济——在1000米以下空域进行的经济活动,潜力巨大。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空中出行及物流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中国将占据重要份额。然而,香港受限于人口和地理面积,发展低空经济不能仅停留于科技应用,更需专注发展高增值服务。预计到2050年,香港低空经济产业增加值将达3,500亿港元,其中大部分来自配套服务。

低空经济一般指于 1,000米以下空域进行的经济活动。(团结香港基金提供)

不过,报告亦指出香港低空基建发展不足,缺乏低空空域管理系统,亦缺乏针对重量超过150公斤的无人机及垂直起降飞行器飞行,和针对常态化超视距低空飞行活动的赋权法例。报告认为政府应制定长远政策路线图,逐步增加低空飞行活动的规模及复杂性。

无人机被广泛应用在输电线路巡检的工作当中。

报告提出一个金字塔框架,涵盖基建与法规、创新与人才,以及产业与服务三大层面。首先在基建与法规方面,报告建议构建多层次的通讯、监控、导航及气象基建网络;将低空起降点及充电设施纳入城市规划;划定“低空经济先导示范区”;开发低空空域管理系统;定期更新地理空间资讯平台;逐步调整法规,开放更多低空飞行器类别及复杂操作,例如超视距飞行。

而创新与人才方面,报告建议扩大智慧交通基金资助范围,支持低空科技研发;为海外受训的遥控驾驶员推出衔接课程;增加训练场地及完善相关基建;实施“1+N”培训体系,增加行业导向训练课程;梳理本港低空人才供应情况,制定低空人才清单,并将相关职业纳入签证计划,方便人才引进。报告并希望日后政府可成立低空产业议会,促进“政产学研”协作。

无人机应用是低空经济的“主力”,场景非常广泛。

最后,在产业与服务方面,报告建议为“监管沙盒”试点项目提供简化的“一站式联络与审批”机制;强化“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架构;完善政府主导投资基金,支持低空产业发展;应用科技解决方案,实现安全可靠的跨境低空物流机制;举办旗舰活动,促进商机及参与国际低空航空标准制定;提升低空飞行器检测与认证服务;建立“监管沙盒”统一数据平台,完善低空保险服务。报告期望政府在新田科技城打造“新田空天科技园”,构建低空产业生态系统。

报告建议政府制定长远政策路线图,逐步增加低空飞行活动的规模及复杂性。(团结香港基金提供)

报告认为,香港应把握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共同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