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5|直资校可申加大取录非本地生 推广DSE国际认受性
今届政府推动香港成为国际教育枢纽,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加大直资学校取录持学生签证的非本地学生,将以试点形式,让学校申请上调班级数目及每班学生人数,非本地生须自资入读。消息指,会视乎学校的硬件及软件,考虑是否批准申请,希望最快26年起开放申请,并于26/27学年完成审批。
特区政府亦将透过不同国际和内地教育展览和活动,推广中学文凭试(DSE)认受性,使文凭试考生享有更多升学选择。同时,政府将加大打击违规提供文凭试课程或“借壳办学”,进一步明确明年文凭试自修生报考安排,及推动国际学校发展。
《施政报告》提出,为加大录取持学生签证的非本地学生,将香港打造成国际教育枢纽,政府将以试点形式,容许直资学校申请上调班数及每班学生人数,让更多非本地生可自资入读。
消息指,在2024年度,共有736名年龄介乎5岁8个月至17岁、持学生签证入境香港的非本地人士。他们可选择入读香港的私立学校、国际学校或直资学校。消息指,现时本港部分直资学校设有非本地课程,可吸纳非本地生就读,当局希望“拆墙松绑”,让直资学校有空间招收更多非本地生。
至于每班人数上限,消息人士指,有条例规定不得超过45人,学校亦可因应收生情况考虑申请上调班数。消息人士指,会因应学校的硬件及软件,考虑是否批准申请,“如果班房、师资都冇,咁点样承受更多学生?”当局亦会与学校商讨申请详情,希望于26年起开放申请,并于26/27学年完成审批。
消息:额外学位只供外地生 不影响本地生入读直资机会
消息人士强调,该政策只是容许学校申请额外学位,并不会影响本地学生就读直资学校的机会。配套方面,消息人士指部分直资学校提供宿舍,现时全港共有约1700个由直资学校提供的宿位。
现时香港不会对内地、澳门及台湾地区开放18岁以下的非本地学生签证。换言之,只有海外学生可透过学生签证来港就读直资学校。
进一步明确明年自修生报考安排
李家超提到,教育局亦将加大打击违规提供文凭试课程或“借壳办学”,现时政府已经设立举报机制、进行突击巡查、及进一步明确明年文凭试自修生报考安排。政府会于今年内制订《私立学校实务守则》及设立“私校名册”,提升办学水平。
消息人士指,《私立学校实务守则》会就学校的管理水平、收费准则及收生宣传等方面,提出“最佳做法嘅指引”,供学校参考。如有私校符合指引,可被列入“私校名册”中。消息人士指,政府已巡查超过20间私校,暂未发现严重违规,强调如发现有违规情况必会执法及公布。而私校实务守则将于2025底推出,私校名册将于2025/26学年推出
推动国际学校发展 鼓励提高收生名额
李家超亦表示,现时教育局已经分配两所空置校舍供发展国际学校,北部都会区亦已经预留土地供国际学校发展之用。政府将鼓励国际学校提高收生名额,并会拆墙松绑,容许优质国际学校以自资模式在校舍用地增建及优化设施,包括学生宿舍。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早前表示,会研究推出国际版DSE。消息人士指,政府有这个计划,但仍要研究具体方向,未有推出的时间表。
预留20亿元支援中小学数字教育 明年发表数字教育蓝图
至于推动数字教育方面,教育局在优质教育基金预留20亿元支援中小学数字教育,将于2026年发表中小学数字教育蓝图,包括优化中小学衔接的资讯和创新科技教育课程、 订定“人工智能(AI)素养”学习架构、将 AI 教育纳入核心课程、加强教师AI培训、引入企业资源等。
另外,当局将启动检视高中数理科目的课程设置,加强培育修读科学及数学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