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5|放宽地积比转移推动重建 北都留3幅地予市建局

撰文: 李颖霖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李家超周三(17日)在立法会宣读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表示政府会于未来十年将准备好约2,600公顷“熟地”,满足发展需求,房屋署会设立“项目促成办公室”,协调各部门加快公营房屋工程。

私人发展方面,政府除放宽停车场总楼面面积豁免,亦会放宽地积比率转移安排,容许重建项目未用尽的地积比率跨区转移到其他地区以至新发展区,吸引市场重建。政府会在北都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预留三幅土地让市区重建局筹划兴建新楼,作为将来“楼换楼”的替代单位。

李家超亦指,将于2026年修订《建筑物条例》,加大违反法定通知或命令和严重僭建的阻吓性,并加强规管承建商。

+8

在未来十年将准备好约2600公顷“熟地”

李家超指,政府必须储备充足的土地,以满足大型发展项目、长期经济发展和市民住屋的需要。土地储备就如银行存款,需时可用,闲时则存。政府会持续造地并掌握土地供应主导权,同时透过精简审批程序、优化行政流程、加强内部协作,以及善用科技和检视标准等,提升造地效率和降低建造成本,以保障市民利益和发展需要。

政府在未来十年将准备好约2600公顷“熟地”,以满足发展需求,亦让政府有健康的土地储备。政府会继续精简法定程序和行政流程,包括简化工程审批,订立清晰服务时间承诺,并加强统筹相关部门的审批流程,加快审批。

房署设项目促成办公室 协调部门加快公屋工程

房屋署将设立“项目促成办公室”,就公营房屋工程协调各部门加快完成工作。房屋局已实行新管控方法,为完成工程订立目标时间,“倒逼”各环节加快落成。

发展局将于明年推行“成本管控数码平台”,建立市场价格资料库,并应用AI分析过往政府工程的成本数据等,确保未来项目设计更具成本效益。房屋署亦已利用自主研发的“BIM系统化地基工程设计”,自动生成设计方案,进一步节省成本。

“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会持续检视政府工程的建筑标准及要求,房屋局亦会研究在公营房屋建筑物料审批时,认可更多地区的标准。

发展局会在2026年上半年试行中央集中采购,将率先应用于包括钢筋和“组装合成”构件等常用物料,以节省成本。房屋局亦会在明年试行集中采购“组装合成”构件,并已设立标准建筑物料资料库,涵盖铝窗、间隔墙等常用物料,以加快审批流程。

李家超指会放宽目前地积比率转移安排,增加市场重建诱因。(资料图片/廖雁雄摄)

私人项目建两层以下停车场 总楼面面积全数豁免

政府亦将放宽私人发展项目中停车场总楼面面积的豁免安排,发展商如在地面兴建不超过两层停车场,其总楼面面积可获全数豁免,并取消兴建地库停车场作为豁免条件的强制要求。

推动市区重建 放宽跨区地积比率转移

李家超指会以新思维,利用新发展土地推动市区重建。他指会放宽目前同区地积比率转移安排,容许重建项目未用尽的地积比率跨区转移到其他地区以至新发展区,增加市场重建诱因。

政府会在北都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预留三幅土地让市区重建局筹划兴建新楼,作为将来“楼换楼”的替代单位。

针对重建需要较迫切的七个指定地区(长沙湾(所属大纲图亦覆盖深水埗)、马头角(包括九龙城和土瓜湾)、旺角、西营盘及上环、荃湾、湾仔及油麻地。),试行适度增加私人重建项目地积比率,容许将增加的地积比率转移至北都或其他地区使用,或转为金额用作抵销在投地或进行其他项目地契修订、原址换地所须缴付的地价。

修订《建筑物条例》阻僭建、违命令个案

李家超指,政府明年会修订《建筑物条例》,加大违反法定通知或命令和严重僭建的阻吓性,并加强规管承建商。

李家超又指要释放市区工业用地,他指2000年起,规划署已进行五轮全港工业用地分区研究,将部分工业用地改划作住宅、商贸等用途。政府今年将展开新一轮研究,2026年内提出建议,包括活化工厦计划未来路向。

▼9月16日 李家超展示新一份施政报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