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加沙风球|杏花邨民忆起天鸽山竹 停车场水浸苦主今次将车泊走

撰文: 洪戬昊
出版:更新:

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本港,天文台预警沿岸水位可能与两个超强台风——2017年的“天鸽”和2018年的“山竹”相若。向来是打风重灾区的杏花邨今日(21日)天色阴沉,2017年杏花邨一个在地下停车场几乎被水注满,数十辆私家车报废。苦主之一的陈先生表示,今次会将车子泊到不近海的“上杏”区域,以免重蹈覆辙。

有住在近海的“下杏”居民忆起当年“天鸽”和“山竹”,形容“好震撼”,家里到处也进了水,晚上要起床用毛巾吸水;而电梯槽及大堂亦被水淹浸,连管理员也要上一楼暂避。

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本港,向来是打风重灾区的杏花邨今日也天色阴沉。(洪戬昊摄)
杏花邨38座旁的停车场在地下,当年几乎被水注满。(洪戬昊摄)

2017年8月,“天鸽”来势汹涌,中心风速一度达每小时185公里,数小时内天文台发出的风球警告由8号风球升至10号风球,本港多区受持续破坏及水浸。

▼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掠港带来严重破坏▼

+2

2018年9月,位于西北太平洋的“山竹”双旋共舞下升级为超强台风,风眼直径一度达40公里,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250公里。当年10号风球生效10个小时,力压1960年的台风“玛丽”,登上“最长命”10号风球第二位。

▼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掠港带来严重破坏▼

+5

当年停车场苦主今次把车泊走

杏花邨居民陈先生2017年把车子泊在杏花邨38座旁的停车场,结果车子惨遭淹没。现时他已换了新车,并表示日内会将车泊到“上杏”区域,以免重蹈覆辙。他亦对今次管理处的应对有信心,除了加装了许多防水设施外,管理处亦提醒了各车主不要把车子泊在近海地方。

停车场暂没有很多防水装置,仅在门口位置堆放了少量沙包。(洪戬昊摄)
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袭港,天文台发出10号风球,期间杏花邨一个约1.9米高的地库停车场,几乎被水浸没顶,灾后泵走积水,数十辆汽车报废。(资料图片)
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袭港,天文台发出10号风球,期间杏花邨一个约1.9米高的地库停车场,几乎被水浸没顶,灾后泵走积水,数十辆汽车报废。(资料图片)

杏花邨上、下杏花。“上杏花”靠山而建,包括建于港铁柴湾车厂上盖的第1至18座,及建于街市及停车场之上的第19至21座;“下杏花”则包括座落于白沙湾填海区的第22至50座。

“上杏”居民:近年管理处应对很好 到处装了防水闸

关先生当年还未搬进杏花邨,未感受过杏花邨的“灾情”,但表示今次不担心,因为近年管理处应对很好,到处也装了防水闸。住在上杏的他指,家里也不用做任何防风措施。而就他所知,杏花邨街坊也不太紧张。

杏花邨不少位置已装了防水闸。(洪戬昊摄)
杏花邨不少位置已装了防水闸。(洪戬昊摄)
关先生表示杏花邨街坊不太紧张,杏花邨沿海楼宇也的确只有伶仃数户贴了防风胶纸。(洪戬昊摄)

“下杏”居民:当年“天鸽”和“山竹”好震撼

住在近海的下杏的谢先生则没有那么乐观。被问及心情如何时,他表示“到时先算”。不过,他没有特别做防风措施,因为杏花邨玻璃较厚,爆裂风险不大。

忆起当年“天鸽”和“山竹”,他形容“好震撼”,家里到处也进了水,晚上要起床用毛巾吸水;而电梯槽及大堂亦被水淹浸,连管理员也要上一楼暂避。他表示,“天鸽”吹袭期间,他曾打算下楼拍摄震撼情况,但风力实在太强,他根本不能靠近近海位置,故最终打消了外出念头。

一间生活用品店特地将防风胶纸放在收银处当眼位置,更贴上“打风特别提示”呼吁居民购买。(洪戬昊摄)
未见有很多人在该生活用品店抢购防风用品。(洪戬昊摄)

生活用品店防风胶纸尚有存货 超市大排长龙

记者到了商场杏花新城查看居民预备打风情况。一间生活用品店特地将防风胶纸放在收银处当眼位置,更贴上“打风特别提示”呼吁居民购买,但仍有不少存货,亦未见有很多人在该生活用品店抢购防风用品。

不过,商场超市情况则“墟冚”得多,收银处排了长长的两条人龙,多是购买食材。

超市收银处排了长长的两条人龙,多是购买食材。(洪戬昊摄)
超市收银处排了长长的两条人龙,多是购买食材。(洪戬昊摄)

桦加沙今日下午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已增至每小时220公里。天文台下午4时半公布,将在明日中午前后发出一号戒备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