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桦加沙|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前部署 各政府部门迅速善后
超强台风桦加沙袭港,为本港多处带来飓风,越堤浪及风暴潮亦导致沿岸及低洼地区出现水浸。由政务司司长陈国基领导的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在充分准备及全方位部署下,迅速统筹协调各相关政府部门,全力减低桦加沙对市民的影响。随着桦加沙在今天早上较后时间开始逐渐远离香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各政府部门已经提早迅速开展全方位的善后工作,以期让市面尽快复常。
陈国基今日(24日)下午到中西区一个塌树及山泥倾泻现场,实地视察情况,了解消防处、路政署及土力工程处等部门的清理善后进度。其后,陈国基主持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会议,听取相关局长和部门首长的最新汇报,全面检视各政府部门最新的应急及善后工作进展。
当局表示,各政府部门正投入一切所需人力和物力,加快处理主干道及主要巴士路线的障碍物。根据目前各相关部门就不同善后工作的评估,各主要道路及公共交通预计可以在天文台改发三号强风信号时恢复通行,让市面基本复常。
保安局辖下的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于天文台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逾24小时前已全面投入运作,确保应急决策优次获得最佳保障,全力减低恶劣天气对市民的影响。发展局正与各工务部门及屋宇署保持紧密联系,调配承建商资源,以协助加快复常工程的进度。
*处理水浸方面,截至今日下午5时,共有19宗确认水浸个案(到晚上8时共22宗)。经渠务署紧急应变队伍的努力,以及强力排水机械人的协助下,已完成处理其中14宗水浸个案;现时正处理五宗水浸个案,渠务署有信心可以在一至两小时处理妥当。渠务署会于完成处理水浸个案后,巡查及清理全港约240个因渠道淤塞而容易水浸地点,以及检查80条主要河道和渠道的排水情况,确保系统运作畅顺。
*构筑物安全方面,屋宇署紧急事故控制中心共接获25宗关于招牌及地盘棚架等紧急事故个案,至今已完成处理22宗个案。屋宇署在事前主动巡查主要街道旁的建筑地盘,务求尽量减少超强台风引致的事故个案。台风过后,屋宇署亦已启动特别街道巡查,以辨识各区主要街道旁及潜在风险较高楼宇的松脱或损毁的招牌、棚架、窗户和构筑物等。
*山泥倾泻方面,截至下午5时,土力工程处共接获四宗山泥倾泻报告,事故地点位于西营盘、屯门、赤柱和涌背,其中两宗涉及塌树引致斜坡和挡土墙损毁。土力工程处已安排土力工程师协助相关部门跟进事故。土力工程处的紧急控制中心会继续运作,处理接获的山泥倾泻事故报告,直至威胁解除为止。
*有关塌树方面,各相关部门会加快处理倒塌的树木,为了加快处理效率,发展局早前已经物色了50多幅分布各区的政府土地,供各部门得以在就近临时摆放这些塌树及杂物,稍后再安排送往堆填区。在台风过后,树木管理部门会巡查位于人流车流高地区的树木,采取相应措施,包括稳固树木、移除悬吊断枝、移除倒塌或根基不稳的树木。倘若市民发现有塌树堵塞乡郊道路,可致电寻求协助。请透过1823流动应用程式 、致电1823或电邮至tellme@1823.gov.hk,以便相关部门作适当跟进。
消防处截至今日下午5时,共处理了143宗有人被困升降机报告,454宗自动报火警系统报告,393宗树木倒塌报告,两宗山泥倾泻报告,以及16宗水浸事故报告,共协助了61名市民到安全地方。消防处已协调路政署、运输署等部门,尽快清理阻塞主要路段的塌树,优先保障主干道畅通及确保救援路线不受阻碍,并会继续通宵进行有关工作。
运输署紧急事故交通协调中心在台风袭港期间一直24小时运作并提升级别,密切监察全港各区主要干道、隧道和桥梁等重要道路的交通及运输情况。署方持续检视各主要干道及没有替代路线地点的连接道路清单,务求快捷分辨出须优先清理水浸和路面障碍物的位置,协调相关部门执行清理工作。
路政署紧急控制中心于9月22日早上已启动,一直联同道路维修保养承建商实时监察主要公共道路的最新情况,迅速应对恶劣天气引发的突发情况。截至下午5时,路政署共收到约1,620宗道路事故报告,包括约1,050宗塌树、约85宗水浸和六宗山泥倾泻报告等,署方已于下午1时20分开始巡查主要道路工作, 并已完成。路政署辖下近200队应急队伍亦随时候命,在安全情况下出动清理道路上的塌树、障碍物及淤塞的道路集水沟和渠道,以及为倒塌的斜坡进行紧急围封及抢修工程等。因应恶劣天气及风暴潮而于昨晚临时封闭的沙田城门河、大埔林村河及大埔河沿岸16条行人隧道则已于下午5时开始重新开放。
因应桦加沙可能为香港带来的威胁,民政事务总署及各区民政事务处已预早启动相关应对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强防备,设置沙包和挡水板等,亦动员区议员、地区“三会”委员及关爱队向区内易受水浸影响的居民发放最新的天气资讯,提醒他们做好准备,以及劝喻居住水浸风险较高地区的居民及早迁离居所,或到临时庇护中心暂避。风暴期间一共开放50个临时庇护中心,比以往开放的数目更多,其间共有约900人入住。
在风暴过后,各区民政处会继续协调其他部门和机构作出支援,并动员区议员、地区“三会”委员及关爱队提供适切协助,包括协助有需要的住户,特别是受严重水浸影响的独老和双老住户清理积水和复原受影响的家居。由于天气仍然不稳定,民政处辖下的临时庇护中心于三号强风信号下会继续开放,供有需要市民入住,直至三号强风信号除下。
环境保护署为协助政府及业界于台风后迅速处理塌树及废物以尽快复常,在过去数天一直与废物运输业界保持紧密沟通,并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在三个堆填区及Y·PARK [林.区]预留充足的临时木料废物收集区,接收及暂存塌树废物,并预早准备应急的锯木及碎木机,以尽快协助清理塌树废物,当中可回收的树木将被送往Y-PARK回收再造。另外,环保署在台风袭港前已事先调配人手及机械,为废物转运站预留充足容量,并且在9月24至26日延长各市区废物转运站和三个堆填区的开放时间。在台风期间受风暴潮影响的港岛东废物转运站现正抢修中,将尽快重开。
食物环境卫生署在台风来临前已提早巡查并清理容易出现水浸黑点的路边集水沟渠,减少垃圾和树叶导致沟渠淤塞的风险。食环署亦已加强固定或移走设于露天地方的废屑箱等设施,并提醒街上小贩排档做好防风措施。台风过后,食环署会尽快恢复街道洁净服务及垃圾收集服务,包括调动署方及承办商洁净工作人员加快清理主要街道上的垃圾。
台风过后,渔农自然护理署人员随即到各郊野公园巡查,检视设施损坏、树木倒塌及道路阻塞的情况,并清理塌树及安排维修损毁设施,以期尽快重新开放受影响设施供市民使用。鉴于天气仍然不稳定,郊区仍有山洪暴发、水浸、塌树和山泥倾泻的风险,渔护署强烈劝谕市民取消所有户外活动。
风暴期间,前线警务人员采取适当行动,包括到场劝喻市民远离海边及水浸黑点、调配人手处理高风险位置,例如有机会倒塌的棚架及窗户,以及协助受影响居民疏散。人员亦密切监察交通情况,协助受水浸或被倒树及障碍物阻挡的车辆,疏导交通。路面上的倒树及其他杂物被即时切割及清除,务求尽快重新开通阻塞道路。
房屋署联络中心于八号热带气旋警告发出前已预先启动,准备随时处理突发事故。在热带气旋袭港期间,房屋署前线人员作出应对防范措施。此外,各施工地盘的紧急应变小组亦提高警觉,与相关政府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和协作,迅速应对台风下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与工程团队与承建商清理附近排水口杂物,有效减少泥水于附近路面积聚,以及迅速清理被强风吹至移位的水马,避免影响附近交通及市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