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非本地生限额再增至五成 蔡若莲:绝不资助非本地生学费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成立“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推进北部都会区大学城发展,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今(28日)在电台节目指,相关小组已展开工作,会参考世界各地的大学城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料明年会公布蓝图纲要。
此外,《施政报告》提出,2026/27学年起各资助院校的非本地生人数上限将由占本地学额的4成增至5成。蔡若莲指,5成只是上限,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资源,考虑循序渐进地逐年增加非本地学生,强调绝对不会资助非本地学生学费。
非本地生以中国及印度为主 蔡若莲:国际化都很重要
《施政报告》建议2026/27学年起,各资助院校的非本地生人数上限将由占本地学额的4成增至5成。蔡若莲指,各院校并不需要一下次用尽所有配额,可根据自身师资团队、硬件配套及宿舍供应等,循序渐进地逐年增加非本地学生,“院校也要有时间及过程建设,所以我们见到除了只是设定上限,院校要因应自身条件循序渐进。”
至于非本地生是否以内地生为主,蔡若莲指,现时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是中国及印度,香港并不例外,强调增加非本地生数量外,多元化及国际化都很重要。
不点名“有地方”对学者不友善 蔡若莲:本港对人才有吸引力
《施政报告》又提到,为招收国际教研人才和学生,教育局将成立“留学香港专班”,蔡若莲表示会与创科局、人才办、驻外经贸办及驻内地办事处等,联同院校到外地宣传留学香港品牌,吸引具潜力地区的人才,如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等。
她不点名指“有地方”对科研人员或大学对学者取态不友善,本港又有五间百强大学,以及两文三语及东西汇聚等优势,海外科学家较容易适应生活,相信本港对科研人才具有很大吸引力。
蔡若莲:绝对不会资助非本地学生学费
《施政报告》提出直资学校可申请上调非本地生人数。蔡若莲表示,直资学校在课程、教学语言、收生机制或津贴模式上,有相对充足条件吸引非本地生,并不会影响本地学生入学机会。她相信学校会因应自身资源,逐年增加招收非本地生。
院校不是立刻将四成(配额)用尽,是分开四年,每年去增加一些非本地学生。另外,无论是学费或其他,绝对不会资助非本地学生。
“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料明年公布蓝图
此外,《施政报告》提出,就北部都会区大学城发展成立“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蔡若莲表示相关小组已展开工作,会参考世界各地的大学城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料明年会公布蓝图。
她指,建设大学城并非只是让院校兴建新校舍,希望各院校规划发展时,可考虑如何配合北都发展,以及与该土地板块的产业互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