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咀岛沦陷|学者倡参考澳大利亚大堡礁设“收费园区” 平衡保育需要
政府近年提出“无处不旅游”,以香港自然地质及海洋生态吸引旅客。大批旅客及市民近日峰拥至西贡桥咀岛,十一黄金周有如“生态受难周”,有人践踏珊瑚、乱抛垃圾、生火等。在西贡另一小丑鱼栖息地东心淇,亦有浮潜人士长时间践踏珊瑚。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夏淳权质疑政府作风是亡羊补牢,仅在有郊外景点“逼爆”后才加强执法。他呼吁政府制定生态旅游政策,评估全港生态敏感地的旅客承载力,设定接待人数上限以保护生态环境。渔护署今早(6日)回应指,对限制登岛人数、控制街渡流量等建议均持开放态度。
教育大学海洋科学家胡绍燊教授则认为香港政府应多走一步,参考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做法,与商界合作将有关地点打造成收费园区。园区除了限制入内的人数,并要求游人遵守守则,包括不可随意取走物物品、践踏珊瑚等,而收益可拨归保育,令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政府推广生态旅游 暂仅开放景点而非管理景点
政府近年大力推广“无处不旅游”,鼓励旅客到访“四山”等郊区,欣赏独特的自然景观。有旅游业界人士亦指,本港外岛各有特色,香港有潜力推出“跳岛游”。
不过,景点、旅客、政策口号已齐备,但似乎未有全盘的管理方向,以致近年东坝及万宜水库一带“黑的”乱象、交通超负荷、旅客大排长龙的情况。十一黄金周期间,大批旅客及市民到访西贡桥咀岛及东心淇,在沙滩上生火、乱抛垃圾、挖掘海洋生物等,亦有浮潜人士践踏珊瑚。渔护署今早(6日)在电台节目承认,10月3日看到新闻相关报道后才派人巡查及加紧宣传
绿色和平:逼爆先巡查系亡羊补牢
实地记录桥咀岛乱象的绿色和平,其项目主任夏淳权质疑政府执法过慢,他指10月1日发现单日有逾4,000人登上桥咀岛,有船只无视渔护署“不宜碇泊区”的珊瑚标志浮标,于珊瑚区范围内下锚停泊,并任意践踏珊瑚,但一直未见有身穿渔护署制服的人员执法。渔护署今早(6日)在电台节目承认,10月3日看到新闻相关报道后才派人巡查及加紧宣传。
当出现逼爆嘅情况先嚟巡查,系事后孔明、亡羊补牢嘅做法。好多自然生态一旦破坏,就冇办法修复。
建议政府制定“生态旅游政策框架”
夏淳权认为单单加强执法未必足够,政府应制定生态旅游政策框架。他举例,桥咀岛生态价值高,又临近沙滩及等连岛沙洲等景点,“政府系咪可以早啲发现呢啲生态敏感地呢?”
他建议当局先评估全港所有生态敏感地的旅客需求、人流估算及承载力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设立指定地点的人流上限,“如果已经到达承载力上限,系咪可以唔再让人进入个范围内?”他表示,不少海外地区都有类似做法,认为香港值得参考。
教大学者倡参考澳大利亚大堡礁设收费园区
教育大学海洋科学家胡绍燊教授则认为,政府应与商界合作,将桥咀岛打造成一个收费园区。他以澳大利亚大堡礁为例,要求进入的游人遵守守则,不可随意取走物物品、践踏珊瑚,限制进内的人数,并引入收费模式。他解释,商界需以税收形式将部分收益缴交予政府,由政府负责保育,商界负责管理,达致双赢的局面。
胡绍燊续说,现时由外地来的游客或因不清楚,而擅自取走珊瑚标本等物品,“佢以为好似系沙滩捉只蟹咁”,但若游客在进入相关范围前,需在守规上签署,则具法律效力,一旦违反便需承担法律责任。他不认同收费会令到访该处的人数大减,指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收费可达数百元澳币,“咁仲有咁多人去”。
根据旅游平台Klook上的资料,从澳大利亚凯恩斯出发,到大堡礁的全日游方案,包含浮潜及午餐,索价港币1,359元。
曾提出万宜水库收取入场费 李兆波赞成西贡水域同样做法
经济学者李兆波曾在旅客涌至西贡万宜水库时,便已提议在相关景点引入收费,认为以今天的物价,收取每人20至50元的入场费并非不合理,并指政府在管理那些设施时也要付各样的支出,收费用来收回成本也是可以的,惟政府未有采纳意见。
如今,西贡桥咀岛被旅客“逼爆”,游客做出践踏珊瑚等行为,他形客为非常差的经验(very bad experience)。他提出应引入收费并设限额,严重违规者应被检控,就如同“没有付费但在东铁线坐头等座位”的乘客需被罚款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