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大厦增 房屋经理学会倡私楼设强制维修基金 储管理费应付

撰文: 林远航
出版:更新:

本港楼宇老化问题严重,楼龄达50年或以上的旧楼已达一万幢,推动旧楼维修成为挑战。香港房屋经理学会建议政府立法,要求私楼成立“强制维修基金”,从业主缴交的管理费中,建议抽取3%至5%并作为储蓄,以应付日后的维修需要。

(左起)香港房屋经理学会司库林宇轩、秘书劳宇栋、会长游锦辉、副会长黄宝珍及秘书王荣乐今日一同见传媒。(林远航摄)

房屋经理学会今日会见传媒提到,会长游锦辉提到,现时部份旧楼无法开展维修、甚或无聘请管理公司的原因,是大厦业主们未达共识,例如部份旧楼业权集中在地舖,舖位业主不认为自己要分担楼宇维修责任,又或住宿单位业主已将单位放租,不认为自己有“着数”。

学会建议政府建立长效机制以支援旧楼维修,立法设立“强制维修基金”,基金可按管理费固定比例累积,用以支付未来大厦维修所需的费用,避免再出现要维修时,有业主不愿“夹钱”的情况。

本港楼宇老化问题严重,楼龄达50年或以上的旧楼已达一万幢,推动旧楼维修成为挑战。(资料图片/黄伟伦摄)

建议储蓄基金列公契要求 先在新落成大厦推行

现时市建局住宅项目焕然懿居有大厦的公契,已加入相关要求,游锦辉认为,基金可先在新落成楼宇推行,之后再扩展至现有旧楼,又强调对于老旧楼宇,基金只是“远水”,现时需要的维修,仍要靠政府资助、贷款等支持。游又认为,管理费的3%至5%若累积20、30年,应可足够应付维修所需,又建议大厦法团可以预先估算未来维修费用,再计算维修基金要收取的费用。

学会另外建议政府进一步检去年已修订的《建筑物管理条例》,针对旧楼公契业权份数过度集中问题,研究引入条文规范有关改善整体楼宇管理的决议机制;研究让业主立案法团会议以线上形式举行会议、投票等,认为长远会有助推动“联厦联管”,避免业主未能就大厦维修有分歧意见的情况。

超强台风桦加沙上月底袭港。(资料图片/廖雁雄摄)

打风频繁 业界自发“淘宝”搜防灾物资

近年极端天气频生,楼宇抗灾措施亦受到关注。游锦辉表示,自过去台风“山竹”、前年特大暴雨过后,不少物管公司都加强了事前防灾工作,例如在台风来临前检查去水渠等,亦有物管公司已建立危机应变机制,制定检查清单等,故今年即使亦有台风吹袭,亦可见到水浸、受损等情况大减。

学会司库林宇轩则表示,有业界发展出自行从不同渠道,包括内地网购台“淘宝”等,搜集材料自制防灾设备,举例指曾有业界利用自行采购的物料,制作出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水沙包等。他又提到,学会早前亦与本地大学合作研究,部份发明更获得业界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