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亏损4100万 “同区7年楼龄”收购机制“做一个、蚀一个”

撰文: 黄祐桦
出版:更新:

市建局主席周松岗及行政总监蔡宏兴今日(6日)会见传媒总结市建局过去一年的工作。主席周松岗表示,市建局在去年财政备受有挑战,由于受到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发展商入标意欲下降,去年推出的启德道/沙浦道项目录流标,令2024至25年度并无任何卖地收入。

截至今年3月31 底,市建局2024/25财政年度营运赤字为4,100万元,连同减值拨备26.8亿元计算,年度的净亏损合共总27.2亿元。亦估计2025/26年度仍会赤字。资料显示,2022/23年度及2023/24年度,市建局录得35亿元及39亿元亏损,反映市建局已经连续3个年度亏损。

连减值拨备26.8亿合计 合计净亏损27.2亿

周松岗又指,市建局目前的总流动资金为21亿元,资产净值为436亿元。另亦通过发行债券募集135亿元,以及在年初与12间银行签订了一笔130亿元的五年期定期及循环银团贷款。近期又出售“焕然壹居”剩余的71伙,合共套现约7亿元,同时售出位于湾仔利东街以及大角咀的商业物业,涉及近1亿元。强调目前局方财务状况仍然保持稳健。

至于今个年度及在未来数年,市建局会为6个已开展的重建项目进行收购,涉及总开支达235亿元,当中九龙城衙前围道/贾炳达道项目,以及靠背垄道/浙江街项目,涉及总收购成本超过180亿元。称局方会采取“动态管理”策略向已开展项目适时调整及修订,强调“已经开启嘅项目必要会按计划进行及完成”。

左起:市建局主席周松岗、市建局行政总监蔡宏兴。

“同区7年楼龄收购方案”沿用20年 楼市下行“收购越多蚀得越多”

市建局行政总监蔡宏兴表示,市建局过往使用的“同区7年楼龄收购方案”已沿用20年,但面前目前楼市下跌、环境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如日后继续使用该方案只会 “收购越多蚀得越多”,相关检讨预计明年内完成,其后再作公众咨询。

较独立测量师旧楼住宅平均呎价高出逾一倍

他举例指,上个月提出收购建议的皇后大道西项目及和明伦街项目,分别以实用面积每方呎18,674元及13,891元,向受影响的合资格住宅物业自住业主提出收购,“同区七年楼龄”收购呎价,相比起由独立测量师在项目附近搜集得到的旧楼住宅物业平均成交呎价,高出逾一倍。

皇后大道西桂香街发展项目。

出现高买低卖、“做一个、蚀一个”

又指,目前以“同区七年楼龄”收购发展的项目,当遇上楼市下行、地价跌幅大的市况下,出现“高买低卖”情况,几乎是“做一个、蚀一个”。

至于早前获政府批出去红磡庇利街、将军澳137区项目,当中红磡庇利街已改划作住宅,而将军澳 137区项目,目前正作改划,料年内完成。而早前在施政报告中获得的三幅北都地皮仍未获批,故亦会密切向政府跟进。

楼宇复修开支涉款已逾200亿

周松岗指,政府推出的5个楼宇复修资助计划,连同市建局执行这些计划自资的行政费用及员工开支,涉及的款额已超过200亿元。认为社会有需要为进一步加强业主履行楼宇维修责任,以及建立财政储备以应付所需开支,进行讨论和制订针对性的策略。

市建局行政总监蔡宏兴。(夏家朗摄/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