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普通科门诊10.11起改名家庭医学门诊 聚焦慢病筛查及预防
医卫局今日(10日)宣布,医管局辖下的“普通科门诊”及“家庭医学专科门诊”统一命名为“家庭医学门诊服务”,74间普通科门诊诊所及社区健康中心将改名为“家庭医学诊所”及“家庭医学综合中心”。
医卫局局长卢宠茂指,医管局家庭医学团队会聚焦照顾弱势社群,成为他们的家庭医生,团队会更聚焦为他们提供个人化的健康筛查、慢性疾病预防及管理、疫苗接种,以及健康教育等服务。
北区家庭医学综合中心今日(10日)举行开幕仪式,该中心原名为“北区家庭医学中心”,位于北区社区健康中心大楼内,去年12月启用,今日正式举行开幕礼。中心至今已服务约13万人次。医管局新界东联网基层及社区健康服务总监梁堃华表示,中心有团队式协作,护士、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营养师等人员,会一同为市民提供服务,指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改名后,就医门槛及收费模式均不变。
医管局:普通科门诊不再限于睇街症、伤风感冒
仪式上医管局又宣布,辖下的普通科门诊及家庭医学专科门诊服务,由周六(11日)起统一命名为“家庭医学门诊服务”,其辖下普通科门诊诊所及社区健康中心亦会命名为“家庭医学诊所”及“家庭医学综合中心”。
医管局称,现时普通科门诊诊所事实上已奉行“家庭医学模式”,不再限于“睇街症、轻微伤风感冒”,亦有慢性疾病管理、疾病筛查和预防、病人教育等综合基层医疗服务,改名是为了重新定位医管局普通科门诊服务,聚焦照顾弱势社群。
医卫局卢宠茂指,医管局家庭医学团队会聚焦照顾弱势社群,成为他们的家庭医生,团队会更聚焦为他们提供个人化的健康筛查、慢性疾病预防及管理、疫苗接种,以及健康教育等服务。
另外,基层医疗署亦会推出全新设计的机构标志,日后,基层医疗署辖下地区康健中心或康健站,以及由该署统筹的医管局家庭医学诊所及家庭医学综合中心,均会挂上新标志。医卫局副局长范婉雯指,是象征香港的基层医疗服务踏入全新里程。
医管局又指,已为更改设施名称做好准备,会陆续更改相关设施的名称、标志及更新网站资讯。医管局又提醒病人,辖下所有普通科门诊诊所及社区健康中心在更名后,并不影响原有服务。覆诊病人可按原定的覆诊日期应诊;偶发性疾病病人可继续使用现有方式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