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医疗开支同比升8.6% 人均$3万 医卫局:人口老化带动升幅
医务卫生局今日(16日)发表上个财政年度的《本地医疗卫生总开支帐目》。2023/24年度的香港医疗卫生经常性开支为2,512亿元,较对上一个年度(未包括新冠相关开支,下同)增加8.6%,人均医疗卫生经常性开支为33,334元。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51.8%,即1,300亿元,较上一个年度升约一成。
当局指,与十年前相比,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在本地生产总值(GDP)的占比上升1.5倍,升幅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老化、通胀。
医务卫生局今日(16日)发表2023/24年度的《本地医疗卫生总开支帐目》,医疗卫生经常性开支为2,512.07亿元,相当于同期本地生产总值的8.3%。公共医疗卫生支出为1,300.72亿元,占整体51.8%,较上一个年度的1,175.87亿元,增加近125亿元,升幅约一成。私人医疗卫生支出为1,211.35亿元。
局方指,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为4.3%,为10年前2.9%的1.5倍,与同期65岁或以上长者人口百分比的增长率相若,反映人口老化是带动有关升幅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个因素则涉及本港整体通胀。
局方又指,每名长者人口的医管局人均服务成本为每名非长者人口的4.3倍,随着人口持续老化、慢性疾病增加,香港医疗体系,特别是公营医疗系统的可持续性将面临不少挑战。
医务卫生局副秘书长胡伟文表示,政府会积极发展基层医疗,“一开始就管理疾病,避免(病人)做手术”,以扭转“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体系,减少或推迟使用费用较高昂的第二层(即专科服务)及第三层(即住院或急症服务)医疗服务。上年度香港医疗卫生经常性开支中,基层医疗开支占29.3%,为过去十年最高。
以2,512.07亿元计算,港人去年人均医疗卫生经常性开支为33,334元,较前一年31,480元增加近2,000元。
胡伟文解释,数字为统计上的计算所得,强调数字计及全个医疗体系包括公营及私营的开支,“唔系话每个人喺个袋攞三万几(元)出嚟睇医生”,又提到明年起公立医院病人会有全年一万元“封顶”的医药费机制。至于每人在“袋”中实际拿出多少钱?若单以私人医疗卫生支出计算,去年人均为16,066元。
按服务功能分类,公共医疗卫生开支主要用于住院医疗护理及门诊医疗护理,分别占29%及24.1%,即约377亿及313亿元。在所有年龄病人和65岁及以上病人的总住院日次中,公营医院分别占 91.7%及95.3%。当局指,现时市民高度倚赖公营医疗系统的住院及日间住院服务。
胡伟文承认有“失衡”情况,但强调市民依然有权自由选择使用公营或私营医疗服务。他又提到,现时市民使用公营医疗服务,政府资助比率为97.6%,预期明年公院实施新收费后,比率会降至94%,当局现时没有目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