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过江龙进驻花墟掀鲜花之战?青菜价VS$1拍卖 本地姜求变谋路
【鲜花/花市/花墟/天天鲜花/国产花/本地花店】在经济环境低迷、“执笠潮”笼罩市道等之际,鲜花行业却出现逆市扩张。有多间来自内地、包括以“平到青菜价”为宗旨的“天天鲜花”近年大举进驻香港市场,不仅在多区开设分店,更将战线延伸至传统鲜花市场旺角花墟,以极具竞争力的国产花价格及创新的营销手法,对本地鲜花行业造成巨大冲击。面对这股“过江龙”带来的价格战,本地花店如何调整策略?
传统“本地姜”、花墟二代店主Cherry称,初期花店生意受到影响,有顾客会直接询问为何其花价较贵,促使他们进行反思、更曾尝试跟随低价路线打价格战,但最终回归“品质”与“特色”路线;也有本地连锁花店在花墟举行1元拍卖,以比“青菜价”更低的价格竞投新招,吸引买花顾客。
每逢情人节、母亲节等特别节日不少人都会到花墟买花送给至亲。不过近年花墟人流减少、假日以往人来人往的墟冚场景几乎不再。有人归究经济环境低迷、网购“淘花”热潮等影响,令“执笠潮”笼罩市道。
不过,有多间花店居然逆市扩张,其中来自内地、“平到青菜价”为宗旨的“天天鲜花”(下称“天天”)由2023年起大举进军香港市场,短短2年不仅在多区开设分店,更将生意延伸至传统花墟。
平价吸流 力求鲜花“青菜价”
十多年前移居香港、成为新一代香港人的阿赖,目前是“天天鲜花”香港区域负责人。他在内地曾打理鲜花行业,早年已看准香港鲜花市场的潜力,又观察香港有不少爱花及花艺者,加上香港人喜欢行街消费,与国内目前商舖营运环境大不同,决定疫情后即2023年正式进驻香港。
阿赖先在元朗小试牛刀,再迅速在花墟占一席。他说花墟是香港大型的“散货中心”﹐ 合适公司走批发零售等综合路线。访问正值星期日(19日)下午,是花墟一星期中其中最多“街客”及其他街市花店叫货的日子,与其他花店比较,“天天”人流算多,阿赖甚至忙到无暇顾及午餐。
他目前负责的分店至少有五间,包括元朗、荃湾、大埔、观塘及旺角花墟。阿赖坦言,“天天”的经营哲学是“鲜花一定是平价”,目标是做到“花千万家,可以平到青菜价”。他认为鲜花不应是奢侈品,而是“生活点缀、向往美好”,相信价格降低后消费者会更易接受。
我睇好香港市场,香港人钟意行街消费,与国内实体环境差距以及差异化,我哋好睇到呢啲热情,唔似国内嘅线上生意
国内“一条龙”直供鲜花 天天:售价有性价比
“过江龙”的价格优势源于有实力相当的专业供应团队。阿赖透露,香港“天天”与内地大型鲜花批发商“天天鲜花”属同一集团,拥有国内采购团队与花农合作,直接将优质国产花(包括内地培植的外国花)从昆明(公司)一对一配送到香港门市。
阿赖指每天收舖前各分店会向国内采购团队下单、订购市场所需的花种及数量,国内首先会完成品质筛选、再运输过关直送到全港各门店。他堪称是“一条龙”,既省去中间商环节,又大大降低了成本。
例如,他们能以别人一枝30元的价格,卖到三枝绣球花。阿赖强调:“进口花可能要100元一扎,我们就50元一扎”,性价比是其制胜关键。他相信市场由消费者决定,“得民心得天下”,只要便宜又新鲜,市场自然会传开。
内地天天鲜花2014年起家,从广州最大鲜花贩卖市场—岭南花卉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至今共有近200间分店及加盟店,足迹遍布全国和海外,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近年更在港澳地区设分店。
客人问价引反思 “本地姜”回归品质及特色
多间“过江龙”的低价攻势,让传统“本地姜”花店首当其冲。在花墟经营的二代店主Cherry坦言,初期花店生意受到影响,在同区花店以“买花送花樽、超平鲜花”招徕时,有客人直接询问为何其花价较贵,促使他们反思。
她们曾尝试跟随低价路线,由于在国内鲜花也分等级,花店一度采购较低等级(C Grade)的内地花以求吸客。但经营一个月后她们发现客人流失,因“不知店内仍有靓货,逛完门口就走了”最终,Cherry花店决定回归“品质”与“特色”路线,不再与“天天”走相同的价格战。
有花店又送花盆又送其他嘢,客人都会入嚟问...为何你啲花卖得咁贵?我们就话“吓?”就开始反思,亦都尝试过做返同一件事。
她强调花店卖点是师傅的手工和世界各地的外国花材,如日本、厄瓜多尔、澳大利亚等进口花。虽然内地玫瑰一枝约6元,而外国玫瑰可达18元一枝,但她认为“懂花或懂花艺的人”会明白两者的分别,例如外国花的花瓣绽放更大和存放时间都更长。花店目标客户是“对花有要求,想在质量上有保障”的人,而非“只追着价格走”的消费者。
细舖求存避主流 “冷门”花吸客
面对低价冲击,整体经济转差导致普遍客人订单金额减少,小型花店的生存更见艰难。在花墟经营小型花店的宝仪指出,花墟内以往不接受零售的盆栽店,现时也打破批发、零售界线以应对环境。但当有数间内地批发商进驻后,宝仪曾“方寸大乱”,“有啲想跟佢一齐平去落、至少啲嘢蚀都唔好蚀咁多嘅心态”。但她发现细舖难以与大集团斗平,一度徬徨。
她在适应花价波动后决定出招,主要以“冷门花”或“指定品种玫瑰”等特色产品来突围,例如避开普通花店会出售的香槟玫瑰、标准红玫瑰等大众化花种,改售粉爱神或平原玫瑰类型。宝仪表示,转变进口不同国家独有、国内难以量产的花材反而有出路。
同时,她的花店也会将鲜花拆开一朵朵售卖、求吸纳小型需求的家庭客户,例如15元可买到一枝大向葵;10元买到1枝红玫瑰﹐分薄成本又能让市民有得拣。
花墟常客的花艺师阿Kin就观察到,低价国产花的普及,虽然令市民受惠,但亦令本地花店减少进口货,导致市场上的品种选择变少,影响了花艺师为客人提供的选项。同时,价格被压低后,市民容易认为卖得贵的花店“赚很多”,导致他们不愿光顾,形成恶性循环。
价格低了普遍市民都知道,你卖一扎花可能是50元不用太贵...他们会认为你赚很多就未必会选择你。
Kin又指,现时国产花的栽种技术大大提升,不少花种较以往优胜,甚至更鲜艳;不过他认为如在同一款花,比较国产与进口货,始终有些许差异。他举例大陆的玫瑰通常花头都是相对较小的,以及最多时候会看高度会短些﹐外国的则是较为饱满。
花墟店舖拍卖增人流 竞投客:见有IG宣传过嚟玩
除了定位策略调整,有花店亦尝试创新营销手法吸引消费者。花墟有大型花店每天下午五时在全线分店举办“一元拍卖”活动,以增加人流。拥有多间花墟门市的大型连锁花店星期日(19日)下午5时门口人流聚集,上演一场场引人驻足的拍卖会,虽然竞投不算激烈,但大多鲜花盆栽由1元投标价递增,每一次举手都将价格推高,最多都能以十多元逆市价投得心头好。
“个花盘都值十蚊,所以15蚊就买到我觉得好抵!”来花墟凑热闹的李小姐成功以15元超抵价、投得原值68元的富贵竹,平日她甚少到花墟购买鲜花盘栽,但因在网上看到有人发文指花墟有1元拍卖,便首次参与。虽然她15元投得“心头好”,但会再到其他花店选购鲜花、支持花墟。
10元就买到一盆蕨科观景盆栽的郑小姐笑指,这次竞投主要为外观花盆。她自己时常都会到花墟买花,但很少撞正拍卖会,她认为气氛热闹,吸引花墟人流,同时可以减少浪费,为花店卖不完的花觅得好去处。
天天:市场终走平价趋势 本地花店:认清要走何路线
花墟这场在价钱及品种上明显变化,这默默改变花墟现状。以内地批发商为主的阿赖认为,市场始终会持续走向平价趋势,尤其是在线上生意和快递到家的普及下,商家要想尽这些办法“能低能平、能顶到尽”,降低成本给到消费者才是走得更加远;
然而,有本地花店相信市场客路会逐渐分化:一类是价格主导的消费者,将继续追逐低价;另一类则是品质和服务主导的客户。
本地花店东主宝仪指,随着价钱而来的客人一定会随着价钱而走﹐花店必须认清自己的定位,或走向高品质路线,或专注于特色花材与花艺手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其实随着价钱而来的客人一定会随着价钱而走...这些客只看价钱不看质量、不看服务不看你有甚么、只为价钱。我们慢慢去寻找原来我们目标客户不是只追着价格走,而是对花有要求想在质量上有保障,不想有甚么问题枯萎了花朵回来索赔另一束花,不是这一种。
另一间本地花店Cherry认同,她餐饮业比喻鲜花行业,表示有高级餐厅,也有茶餐厅,最重要是“认清自己将要走甚么路线就可以,不需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