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照顾者知识不足令负担较重 社联倡推动生命管理政策框架

撰文: 吴美松
出版:更新: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今日(29日)发布《照顾者生死素养研究报告》,显示香港的照顾者在面对晚期照顾安排时,普遍感受到沉重的压力,然而其“生死素养”水平偏低,相关知识及资源的认识不足,无法有效应对照顾挑战。

社联认为,在日益严重的人口高龄化背景下,必须加强对照顾者的支持,并及早做好准备,包括建立生命管理政策框架等。

社联总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议)何俊杰(左)及社联业务总监黄健伟(右)讲解《照顾者生死素养研究报告》。(社联提供图片)

6成受访照顾者平均每周照顾42小时属“高负担”群组

社联今年6月委托社会政策研究有限公司进行调查,访问了300位照顾者,其中约一半受访者年龄介乎35岁至54岁。被照顾者则面临各类健康问题,包括长期病患、身体功能衰退、认知障碍和情绪疾病等。

研究重点包括照顾者的健康状况、“生死素养”水平及对晚期照顾的认识和规划情况。结果显示,约6成的照顾者属于“高负担”群组,平均每周照顾时数达42小时,超过4成的照顾者有持续的健康问题,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疲累、睡眠困扰及情绪问题。

《照顾者生死素养研究报告》,照顾者的“生死素养”平均得分略少于一半水平。(社联提供图片)

照顾者“生死素养”平均得分低于新加坡 不理解“在家离世的法例”

报告还指出,照顾者的“生死素养”平均得分在10分满分中,仅得4.97分,低于新加坡的5.66分,并且对于死亡相关的法律、安宁疗护服务及社区支持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对于“在家离世的法例”的了解最为薄弱。

研究指,“生死素养”水平的提高与照顾负担呈负相关,素养愈高,负担愈低。此外,大多数照顾者对预设照顾计划及相关工具不熟悉,超过半数未曾与被照顾者讨论相关安排,主要原因包括对订立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担心情绪压力。

社联业务总监黄健伟指出,调查结果显示照顾者在身心健康、知识掌握及社区支持方面面临重大挑战。(社联提供图片)

促政府建立生命管理及预设照顾计划政策框架

社联业务总监黄健伟表示,这项研究是香港首次针对照顾者进行的生死素养调查,结果显示照顾者在身心健康、知识掌握及社区支持方面面临重大挑战。他强调,政府必须建立生命管理及预设照顾计划的政策框架,推动生死教育常态化,让照顾者及被照顾者能够及早准备,减轻照顾压力,并尊重生命的意愿。

为此,社联提出四大政策方向,包括建立生命管理政策框架、强化照顾者支持系统、改善财务支持及规划工具,以及提升社区照顾能力。社联呼吁政府及社会各界重视照顾者的需求,建立一个关怀友善的照顾环境,让每位市民都能以尊严走过生命的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