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7月交通意外伤亡数减 货车致死占最多 警展全港打击违例行动

撰文: 杨婉婷 黄煦致
出版:更新:

警方交通总部交代今年首7个月的交通事故情况,致命及严重受伤交通意外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47%。死亡及严重受伤的人数为321人,同样大跌45%,当中49人死亡。数据显示,对比去年同期,行人及电单车司机死亡人数均现上升趋势,而牵涉在致命意外的车辆中,货车占的数量最多,而致命意外主要成因为危险驾驶。

有见及此,交通总部统筹五大总区展开全港性针对交通违例专题行动,分别是打击不专注驾驶的“亮景行动”及打击货车违例事项“捷风行动”。行动透过宣传教育、跨界联乘及重点执法三方面进行。

今年首7个月,全港共发生288宗致命及严重受伤交通意外,比起去年同期的548宗,大幅下跌47%。而死亡及严重受伤的人数有321人,比起去年同期的587人,大幅下跌45%。(警方图片)

交通总部(行政)警司黎小慧表示,今年首7个月,全港共发生288宗致命及严重受伤交通意外,比起去年同期的548宗,大幅下跌47%。而死亡及严重受伤的人数有321人,比起去年同期的587人,大幅下跌45%。

321人中,272人严重受伤,49人死亡。23名行人死亡,占总数近半。司机包括电单车司机死亡人数有16人,而骑单车者死亡就有6人。

49辆牵涉在致命意外的车辆中,货车占13架,为总数4分1。其次为12辆私家车及6辆电单车。

导致行人致命的交通意外主要成因分别为危险驾驶、不专注驾驶及失控,只有少部分意外是因行人的失误导致。(警方图片)

港岛总区交通部调查及支援组王纪聪督察表示,23名身故行人中,15人为65岁或以上长者,占总数65%。导致行人致命的交通意外主要成因分别为危险驾驶、不专注驾驶及失控,只有少部分意外是因行人的失误导致。今年4宗涉及危险驾驶的实例,两宗涉及私家车,两宗涉及货车,4案均不涉及行人过失。

4宗危险驾驶的实例:

今年1至7月,共10名电单车司机死亡,其中3人持“P牌”。(警方图片)

涉及电单车的致命意外同样令人值得关注。今年1至7月,共10名电单车司机死亡,其中3人持“P牌”。警方分析发现,有5名电单车司机是因失控自炒死亡,有4人因被其他车撞到而死亡,有1人因冲灯而被撞到死亡。

3宗今年内电单车司机死亡意外:

货车为致命意外车种的首位,共导致13人死亡。(警方图片)

货车为致命意外车种的首位,共导致13人死亡。当中,有7名死者为行人, 3名为驾驶者即货车司机本人,2名为骑单车者,以及1名电单车司机。主要意外成因为不专注驾驶,溜前或溜后,以及跟车太贴。

3宗货车致命意外实例:

有见及此,交通总部统筹五大总区展开全港性针对交通违例专题行动,透过宣传教育、跨界联乘及重点执法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方面,交通总部是今年7月主动联系本地主要的物流公司﹑外卖速递平台及驾驶学校,透过他们广泛接触职业司机,从而宣扬安全驾驶的重要性。而五大总区交通人员亦积极落区向货车司机派发安全警示车贴,提醒大家切勿跟车太贴。

交通总部亦统筹五大总区进行全港大规模执法,分别是打击不专注驾驶的“亮景行动”,及打击货车违例事项的“捷风行动”,旨在警剔驾驶者注重道路安全,改变不负责任驾驶行为,减少交通意外发生。下周起将采取不定时、不定点针对驾驶者违规行为,包括路障截查、高点录影。同时,警方将首次使用无人机在非市区路段作试点进行交通录影执法,加强对违例司机的阻吓性,包括石澳道及荃锦公路。由于两路段地域扩阔,缺乏合适高点进行录影执法,令警方执法行动受到制肘。利用无人机打破地形限制,前线人员可因应意外趋势及情报,灵活调配执法模式,加强阻吓性。

警方会使用无人机在该两路段的上落斜急弯,不定时形式,对横越双白线等违例行为,进行高空定点搜证,警方会纪录车牌,确认违例行为及司机身份后,发出定额罚款通知书或传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