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我是谁|7退休长者堕电骗失110万 17岁少年收薄酬取骗款被捕

撰文: 王译扬
出版:更新:

一名17岁的本地少年,涉及今年9月新界和九龙区共7宗“猜猜我是谁”电话骗案。受害人6女1男均为退休长者,年龄介乎68至86岁。案件损失的总金额达110万元,最高的损失为52万元,最低为5万元。新界南刑事部人员经过缜密的调查、翻查大量的闭路电视片段和情报收集后,成功锁定疑犯并于昨日(26日)以“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将其拘捕。

警方调查发现,该名被捕17岁少年报称无业,他贪心赚快钱,在网上听从一些陌生人的指示,负责收取骗款。少年为每次犯案可获500元的微薄报酬,继而挺而走险,成为诈骗集团的工具。警方现在正积极调查诈骗集团的其他成员。

警方检获疑犯犯案时身穿衣物及手机等证物。(王译扬摄)

新界南总区重案组1C队高级督察王德扬交代案情指,骗徒的手法一如既往,会假扮成受害人的子女或孙子,讹称他们因为一些刑事案件被警方扣留,急需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的所谓“保释金”,以获取保释。骗徒亦会要求受害人千万不要告诉其他家人。受害人往往因为担心家人的安全而答应骗徒的要求准备“保释金”。其后,另一名骗徒会再联络受害人,讹称为其儿孙的朋友,并相约受害人交收“保释金”。事后,当受害人成功联络儿孙或家人,方知上当受骗,继而报警求助。

王德扬指,值得注意的是,这7名受害人均曾听过一些电话骗案的犯罪手法,但他们因为一时情急而堕入陷阱。诈骗集团正是利用受害人这种心态进行欺骗。警方强烈谴责这种卑劣的行为。

新界南总区重案组1C队高级督察王德扬交代案情。(王译扬摄)

根据香港法例第210章《盗窃罪条例》,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罪是一项严重罪行,一经定罪,最高可以判处监禁10年。由于案件的盛行和严重性,警方将会就这些案件征询律政司的意见,并向法庭申请加刑。

警方借此机会呼吁青少年,不要因为一时贪心赚快钱而挺而走险,也不要以为简单帮忙收钱就没事。此举等同犯罪,会面临严重的刑事责任,并赔上自己的前途和宝贵的光阴。警方奉劝各位年轻人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以身试法。

新界南总区重案组1C队高级督察王德扬交代案情。(王译扬摄)

此外,针对盛行的电话骗案,警方也向各位市民作出呼吁,即使收到陌生电话,对方能说出你的全名或个人讯息,并不代表对方所说的身份是真的。不法之徒可以透过不同途径获得你的个人资料。收到电话最重要是“停一停,谂一谂”,或致电身边的亲朋戚友求证。

而执法机关,包括警方,绝对不会要求市民在街上缴交“保释金”。如果收到亲友声称自己被警方拘捕的电话,可以问清楚对方现在扣留的位置,然后向警署核实真伪,骗徒的谎言自然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