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滩地盘意外|屋宇署向承建商发停工令 查有否违建筑物条例

撰文: 凌逸德
出版:更新:

大埔周二(9月30日)发生夺命工业意外,大埔公路—大埔滘段樟树滩附近一个私人地盘,一名62岁女工疑被吊机撞倒,夹于机身与栏杆之间,送院抢救后不治。屋宇署今日(10月3日)回复《香港01》查询指,涉事发展项目的建筑地盘正进行基础工程。事发后,项目认可人士已即时指示暂停有关工程;屋宇署人员视察后,已根据《建筑物条例》向有关注册承建商发出停工令,并要求有关认可人士及注册承建商提交调查报告及所需的安全及改善措施,待相关措施妥善执行后,署方才会考虑撤回停工令。

屋宇署又表示,会调查有关事故是否涉及违反《建筑物条例》的规定,若发现违规会严肃跟进,。

大批警员在地盘内调查。
+4

政府于今年7月1日起,规定成本总额超过3,000万元的建筑工程,需采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统的“流动机械警报系统”及“塔式起重机警报系统”。惟屋宇署表示,出事地盘的基础工程早于强制规定生效前已展开,因此不适用于相关规定。

惟该地盘的上盖结构工程,则须根据去年7月1日已订立的强制规定,采用上述两种自动警报系统进行建筑工程,以提供合格监督。

而根据今年7月1日起的规定,屋宇署在首次批准图则、或经重大修订的图则;及/或首次同意展开及进行涉及使用流动机械及/或天秤的建筑工程(包括拆卸工程、地盘平整工程、挖掘与侧向承托工程、基础工程、桩帽工程及上盖结构工程)时,会根据《建筑物条例》的规定施加条件,规定注册承建商须采用上述两种自动警报系统,以提供合格监督。上述规定亦适用于涉及结构工程的改动及加建工程项目。

警员在地盘内调查。(罗日升摄)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思杰早前接受《香港01》访问时指,死者为一名俗称“泥尾飞”的地盘杂工,职责是在地盘闸口,为出车的泥头车收取票尾,以纪录出车次数,予雇主计钱。事发时,最后一转泥头车离开,她“收飞”后行入地盘内,经过一部正在运行、转动的吊机时被夹倒。周思杰指,该杂工的工作范畴,理论上毋须进入地盘内,故其进入原因及确实意外原因,仍有待调查。

据周思杰了解,涉事吊机正在吊运石屎,故当时是有人操控。周坦言,所有吊机均有“盲点”,驾驶舱内未必会清楚见到有物件经过,故业界有守则及指引,提醒吊运范围附近应要用栏围封,亦应有一名吊运信号员“睇水”,望实四周情况,例如障碍物等。周引述死者的雇主称,当时现场已有围封,以作警示。

周希望政府近年积极推行的“4S安全智慧工地”(Smart Site Safety System),日后扩展至私人工地,使用警报系统以策安全。

多名人员在地盘内调查。(左朗星摄)

根据屋宇署网页资料显示,规定就建筑工程预算成本超过3,000万元,并涉及使用流动机械及塔式起重机(俗称天秤)的建筑工程,须采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统的“流动机械警报系统”及“塔式起重机警报系统”,以提供合格监督。

“流动机械警报系统”须向流动机械的操作员及任何进入流动机械危险区周边范围的地盘人员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有被机械移动构件辗过或击中的风险。此自动警报系统须在流动机械底盘及可移动的上层结构装设足够感应器,确保360度覆盖流动机械危险区周边范围。操作流动机械的危险区须由安全主任按风险评估厘定,但在一般情况下,危险区范围与流动机械任何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少于2米。

“塔式起重机警报系统”须向塔式起重机的操作员及任何进入塔式起重机装卸危险区周边范围的地盘人员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有被吊钩下的移动荷载击中的风险。此自动警报系统须在塔式起重机机身或四周装设足够感应器,确保全面覆盖所有装卸危险区周边范围内的所有楼层。操作塔式起重机的装卸危险区须由安全主任按风险评估厘定,但在一般情况下,危险区范围与吊钩半径范围之间的距离不少于7米。至于吊起的荷载与触发自动警报系统启动的装卸区范围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亦须由安全主任按风险评估厘定,但一般不少于3米。

现场为大埔公路—大埔滘段樟树滩附近一地盘;据了解,事主被困吊机,送院抢救后不治。(罗日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