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翁遭假公安呃逾$50万棺材本 晚年靠津贴悭啲使:自己攞嚟衰

撰文: 戴慧丰 梁伟权
出版:更新:

假冒官员骗案数量居高不下,其中不少受害人为长者及退休人士。今年8月底,75岁陈伯接到自称“上海公安”的来电,指他牵涉一宗“中央政府高度关注”的跨国诈骗案件,是第87号嫌疑犯。陈伯为尽快证明清白,结果身陷圈套,先交出银行4万元存款作保释金,后来更被哄骗提早退保套现年金,缴出逾50万元取回的款项。

陈伯慨叹近10年甚少看电视及新闻,与家人关系亦较疏离,并不知近年假冒官员骗案盛行。辛苦打拼逾40载的毕生积蓄被骗尽,陈伯后悔莫及,但最讽刺的是自己退休前从事电子工程师,研究电子大半生,老年时却成为电子科技骗案受害人。他无奈接受事实:“自己攞嚟衰无办法,都要面对现实、要生活⋯⋯怨唔到人,怨自己。”

75岁陈伯接获假公安来电,不虞有诈配合调查,最终被哄骗套现年金,缴出逾50万元积蓄。(梁伟权摄)

假公安视像来电 称牵涉“中央高度关注”案件

陈伯忆述,他于8月19日中午接获一个陌生的内地电话号码来电,对方操普通话,自称“上海春秋航空”职员,并询问曾否因返港航班延误而再三索偿。陈伯数十年来不曾到过上海,为证清白,故让对方报警处理。岂料不久后,陈伯再接获另一个WhatsApp视像来电,对方自称“上海公安韩军生”,除上述索偿事件,更指陈伯牵涉一宗与“王丽娟”香港律师的案件。

韩称,“王丽娟”涉嫌收买香港政府、本地多间银行及多名法律界人士,骗取多人钱财,中央政府高度关注此案,已于上海捉拿“王丽娟”并正追捕其他嫌疑犯。而陈伯则为第87号嫌疑犯,被指曾于内地银行开户协助诈骗。过程中,骗徒警告陈伯不可报警及告诉家人,否则将干犯“泄密罪”。此外,骗徒甚少以文字方式与陈伯对话,大部分讯息亦会在限时内删除,无法参阅。

为保清白身陷圈套 失4万现金再套现89万年金保单

陈伯指自己未曾犯案,本对其说辞抱怀疑,但对方坚称会来港押解他到上海受审,令他渐渐放下戒心:“作为中央涉及案件嘅话,佢嚟香港押我返上海拘留所,都唔奇怪呀?所以慢慢相信咗佢”。陈伯担心连累家人,便按指示每日早午晚以WhatsApp报到。其后,另一名自称“检察官张晓津”致电陈伯,称接手调查案件,并要求他汇报现有资产。

张指,体恤陈伯上年纪,在拘留所恐挨不下去,可改交保释金取保候审。陈伯不虞有诈,供出有4万元现金存款,亦有购买三份年金保单共89万。张于9月初索求4万元作担保费,并要求陈伯存入指定银行户囗。骗徒食髓知味,向陈伯称若想早日破案,将年金退保套现并存入新开设的户口,便可洗脱嫌疑。

陈伯起初拒绝要求,因年金会每月发放数千元,退保后会令他失去生活费。为说服陈伯,骗徒更称在案件调查结束后,中央将于10月10日退还全数保释金,并额外赔偿89万元。至9月12日,陈伯在亏蚀30万元下,套现年金存入他新开设的银行户口,其后才惊悉所取50万元已被转至另一个户口,该批内地官员亦告失联。陈伯如梦初醒,亲身前往警署报案。

事后,陈伯表示当初只想尽快证明自身清白,讵料身陷圈套。他亦提到,骗徒每日疲累轰炸,往来的讯息及文件很多,相信自己有将网上理财户口号码及密码交予对方,以致被转走积蓄。他日前亦到法律援助署求助,但仅获告知律师“王丽娟”并不存在,恐怕亦只是骗局一场。

40多年积蓄一铺清袋 陈伯叹:自己攞嚟衰

陈伯1983年由内地移居香港,退休前曾为电子工程师。他将打拼40多年的积蓄拨入年金,只为保障退休生活,却被全数骗走。他后悔莫及,摇头叹息道:“总之𠵱家就心情很差,但都无办法被人呃咗,再加上啲钱差唔多系自己‘送畀佢’......自己攞嚟衰,心情唔好都无办法,当然希望可以破案,但破唔到都冇得怨,自己攞嚟衰无办法,都要面对现实、要生活。”陈伯亦指,对电子产品研究多年,如今反成AI电骗受害人,十分讽刺。“居然一个从小研究电子嘅人,成为电子嘅受害人,真系太可笑......”

陈伯指退休生活简朴,与家人关系较疏离,两名儿子亦有自己的生活。他近10年甚少看电视及新闻,没留意过警方有关假冒官员的防骗宣传,也无社工或关爱队接触他,即使自己是长者中心会员,也不曾听过有关资讯,不知近年假冒官员骗案盛行。陈伯痛失毕生积蓄,只能在晚年靠政府的津贴“悭啲”生活,“系一个好大、毕生嘅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