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大学生中电骗后反被招揽做“假公安” 警揭涉5案力保4人不失
警方侦破5宗假冒官员电话骗案,损失金额约4万元,并力保其中4名事主不失,并于昨日(10月1日)拘捕一名由内地来港读书的20岁男大学生,在其住所起获假公安证、假内地检察院公函、国家保密条款等的电子档案。原来疑犯亦是“受害人”之一,中招一个月后反被集团招揽,送递虚假内地公文达10多次;又自称云浮市的公安,在全港多处向受害人展示假公安证及文件。
而今年头7个月,电话诈骗案占全部诈骗案的16.7%,相关损失高达7.9亿元。其中较大一宗被骗超过1,800万元。受害人是一名76岁老翁,接获自称是中国东莞市教育局的官员电话,指他在网上发布诋毁香港教育的信息,结果中伏。
西区警区重案组高级督察郭愉勤称,经过深入调查及情报分析后,警方成功锁定一名与假冒官员诈骗集团有关的20岁男子,昨日采取行动,在其住所将他拘捕,搜获一张虚假的公安证件,并在他的电脑中,找到虚假的内地检察院公函及国家保密条款等的电子档案。
据了解,被捕男子姓梁由内地来港读书,为大学二年级生,“中招”被诈骗约一个月后,再受到诈骗集团招揽,进行诈骗任务。他牵涉的5宗案件,分别发生于今年7月至9月,他自称为云浮市的公安,曾在大屿山、屯门田景邨、马鞍山公园、大角咀樱桃街公园等地,见过不同的受害人,并向他们展示一些假的公安证件及内地检察院公函和保密令。
郭愉勤指,警方已经接获其中一名受害人报案,损失金额为4万元,并成功在另外4名受害人转帐之前联络到他们,避免蒙受损失。调查显示,被捕人曾经送递一些虚假的内地公文的任务多达10多次。警方会继续积极寻找剩下的受害人,令他们及早知道真相,避免他们继续受骗。
郭愉勤续称,案件中,骗徒会假扮为内地的公安或执法部门,讹称受害人干犯了罪行,正被有关部门调查,并会要求受害人透过电话定时报到,或者写自白书,在建立信任之后,就用不同的方式,去要求受害人缴交保证金,以证明清白。
同时,骗徒会亲身向受害人展示虚假的公安证件,以及一些仿真的内地检察院的公函,又会要求受害人签署一些保密勾等,借此博取受害人的信任,令受害人误以为自己正被公安调查。
涉案男子已被暂控一项“管有虚假文书”罪,案件将于明日(3日)上午于东区裁判法院提堂。警方呼吁,市民如果曾经遇上过上述自称公安的可疑人士,请迅速致电3660-6670或者5966-3170,与西区警区重案组第一队联络。
商业罪案调查科反诈骗协调中心高级督察苏传礼称,今年头7个月,电话诈骗案占全部诈骗案的16.7%,然而相关损失高达7.9亿元,相当于所有诈骗案损失金额的18%。警方亦留意到,近期有不少涉案金额较大的假冒官员电话诈骗案,专门针对一些退休人士以及一些高资产净值人士。
其中一宗涉及金额较大的假冒官员诈骗案,受害人是一名76岁的老翁,他被骗超过1,800万元。今年8月,受害人接获一个自称是中国东莞市教育局的官员电话,指他在网上发布了一些抵毁香港教育的信息,因而干犯了罪案。
有人其后将电话转驳到另一名骗徒,安排另外一位假官员,将一份所谓的保密协议,交给老翁签署,又要求他配合调查,并且每日需要定时报到。老翁其后亦依照骗徒的指示,将户口内的1,800万元,存入相关的户口,声称是作资金的监管。其后再指示他转入更多的资金的时候,老翁发现有异与家人商量后,揭发骗局。
警方提醒市民,公安绝对不会以网上的形式,与市民进行任何的调查,或者要求去做任何的报到,亦不会叫市民去做任何的转帐。如果市民遇到异常的情况,一定是假的。另外,所谓的拘捕令以及保密令,亦都是假的。最后,假特工往往都是一些受害人演变的。但假特工同样亦会干犯相关的罪行。如果市民有任何怀疑,可以致电18222反诈骗热线,向警方查询。
根据香港法例,第210章《盗窃罪条例》第16A条诈骗,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处监禁14年。洗黑钱亦是属严重的罪行,根据《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第25条,如果有人知道或者合理地相信任何财产全部或者部分直接或者间接是从可公诉罪行得来的得益,而如继续处理这些财产,一经定罪,最高可以被判处监禁14年以及罚款500万元。市民切勿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