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老师人工“值得”这样高吗?只用工作量考虑社会不会有共识

撰文: 半宅职薯
出版:更新:

最近出席一个讲座,讲者是一位退休中学校长,他直言:“有少数老师,我觉得实在是不值得尊敬的。”今天半宅职薯就和大家讨论,为甚么今时今日中小学老师的待遇和地位那么受争议。

以前年代

以前年代,高等教育并未普及,中小学老师即使未有大学学位,学历仍比普罗大众的家长为高,故此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教导小朋友要尊敬老师。

家长学历比老师更高

后来,高等教育开始普及,不少家长他们本身的学历也相当亮丽,很多时比孩子在学校的老师学历还要高。

这些家长回想当年,更发现有部分当年中学考试成绩比他更一般,其后学历在他眼中又普普通通的同辈,今天竟然成为了中小学老师,负责教育他们的心肝宝贝,甚至乎教他们怎样教子女,心中自然觉得不舒服。

于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中小学教师由以前年代指指点点,变成今时今日被家长指指点点。孩子把这些看在眼里,自然有样学样,觉得自己是客人而不是学生。

相关文章:投身IT月薪理想 父母一原因要求他降薪做老师 事主叹挫折感爆棚

+7

中高级铁饭碗

不少香港人都认为中小学老师薪金过高。根据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网站的资料,2024年4月1日生效的助理小学学位教师的顶薪点是六万七千多元,小学学位教师的顶薪点是八万一千多元;中学学位教师的顶薪点也是八万一千多元。

这些数字是怎样一个概念?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资料,2024年所有雇员每月工资的中位数是二万零五百元;经理、专业人员及辅助专业人员每月工资中位数是三万一千多元。

即是说,一位已达顶薪的助理小学学位教师,其每月工资是香港所有雇员工资中位数的三倍,也是经理、专业人员及辅助专业人员工资中位数的双倍。

根据这个数字,中小学教师工作,应该是精英云集,人人趋之若鹜。实情是否这样我不敢妄下定论,但综观网上讨论区网友的想法,似乎又不是这样。

香港有不尊敬老师风气

说实在,香港弥漫着一种不尊敬老师的风气,觉得老师收了工资便有义务教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也觉得尊敬一词太过卑微,应该是互相尊重才对;更有人认为中小学老师是香港唯一可以一边收工资一边骂客人(学生)的工作。

既然觉得尊敬有点太过,那么互相尊重也可接受吧!但问题是,谁应该先尊重谁呢?又或者,对于心智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没有身份高低的教育,又会否令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就是没有身份高低,将来踏入社会也无需听老细说话?这点值得思考。

相关文章:揾工|收到公务员履历一律不录用?HR称他们“2件事”比常人差

+8

孩子是自己的吗?

究竟教育是一份使命,还是一份工作?如果你觉得是使命的话,你会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去建立学生的价值观,而这往往需要很灵活或者主观的执行方式,一旦有知识分子家长转空子投诉,制度未必能够保障老师。

但如果觉得教育是一份工作的话,那么便容易得多了:学生做得好也赞,做得不尽力也赞;考试测验放水,人人取得高分,自己又容易向校长交代,更会受到学生欢迎呢!只不过这是糖衣陷阱,害了学生罢了。

但人总要为自己着想的,反正孩子不是自己的,但工作却是实实在在。既然制度不能完全保护老师,老师先保护自己也是理所当然。

校长是教育专才还是管理专才?

我也认识一些中小学老师。就我眼见,有责任感的老师经常需要超时工作,也要负责一大堆与教学无直接关系的行政工作,而带工作回家做,几乎是常态。

当然,你会认为私人商业机构也常有这种状况,而我也同意这种说法。但老师做的是教育,状态欠佳自然影响教学质素,承受的是你和我的孩子;而商业机构员工状态欠佳,承受的是安排工作的老细。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谁吃苦果的问题。

究竟中小学校长,是教育的专才,还是管理的专才呢?这点我没有资格下判断。但就我所知,过多的行政和文书工作,其实是一种“不信任制度”的显现:每一个微小的工序出错都可以找到人负全责,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可以在这“健全”的制度下把自身责任减至最低。

结语

人人都说老师工资过高却又不争崩头去做;老师都说工作量高所以值这工资,却不以教育质素作为理据,这说到底是香港教育界的奇怪现象。

说穿了,就是没有好好深入思考教育这回事。商业社会尚且会以结果为本,以做到多少生意作为指标;但社会普遍的讨论重心,却以当老师门槛有多高,付出苦劳有多少作为指标。

当准则错误跌入学历和苦劳,却不是作育英才这结果,那么谈论中小学老师是否辛苦,工资是否过高,也是错误聚焦。

相关文章:AI时代下“7大铁饭碗行业”够稳阵!需求高、人工好不怕被淘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