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史上首次不新建大型场馆 设施如何升级?

撰文: 当代中国
出版:更新:

首次由粤港澳大湾区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即将在11月初瞩目登场。
此次全运会有多达34个竞赛大项及23个群众赛事活动,场馆需求庞大。但它却同时是历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大型场馆、也不新建“全运村”的全运会,到底是如何办到的呢?
本文将介绍其中3座分别位于深圳、广州及肇庆的重点场馆,看看它们是如何透过改造升级去满足新需求。

开幕式场馆广东奥体中心智能化升级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将会作为十五运会的开幕式场馆。(视觉中国/当代中国授权)

广东赛区的全部75个比赛场馆中,有9成以上是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因第九届全运会而诞生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内地设项最多、功能最齐全的大型综合体育中心之一,在第十五届全运会期间则为开幕式场馆,并会主办田径比赛,以及跳水、水球等赛事。

这次改造升级,广东奥体中心引入了智能导航系统,借助AR技术与蓝芽定位,解决“找座难”痛点。此外,观众更可以透过语音识别、手势交互等方式,实时获取赛事资讯,感受全新观赛体验。

广东奥体中心的最大改造之一,是将田径场原来封闭的二楼完全开放,形成架空层。此举可令到公共活动的面积多出2.8万平方米,包括有一条环绕全场,长约800米的智能化公益室内跑道,市民可以透过智能化设备实时查看跑步数据。

此外,开放后的二楼,比赛时会作为观众的大型疏散平台,赛后则是开放式全民健身活动空间,真正实现“人民的体育公园”理念。

近乎零碳的深圳市体育中心

透过升级改造,深圳市体育中心变成了一座近乎零碳的建筑。(视觉中国/当代中国授权)

羽毛球、足球等竞赛大项向来是观众焦点之一,今届全运会将由深圳赛区的深圳市体育中心承办。除了将3.2万个座位扩容至最多可容纳4.5万人,数码智能、绿色低碳更是深圳市体育中心升级改造的一大亮点。

深圳市体育中心打造了一个以信息化、数码化为核心的智慧能源与碳资产管理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平台,通过AI节能模式联动和节能自控技术,实时监控场馆设备与新能源设备能耗,实现能源的精细化、智能化管控。

此外,深圳市体育中心采用了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将光伏玻璃作为建筑采光材料使用,在满足建筑材料功能的同时,具备发电功能。借此,深圳市体育中心变成了一座近乎零碳的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体育中心的洗手间已被升级成为“潮汐厕所”,可根据现场情况动态调整男女卫生间比例。全馆1,053个厕位中,有594个可以男女转换,缓解排队压力。

肇庆节俭办赛精细策划场馆改造

主办体操等竞赛大项的肇庆,在低成本下精细策划场馆改造。图为改造升后的肇庆新区体育中心体育场。(网上图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之一的肇庆,也是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分赛区之一,承办体操、柔道、18岁以下女子足球等项目。

为落实节俭办赛,秉持“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这些项目均在肇庆现有的场馆举行,并在低成本下精细策划场馆改造。

肇庆对各体育场馆进行全面而系统性的改造工程,提升软、硬件水平,为高质量承办赛事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例如肇庆新区体育中心体育场就引入了耐践踏草皮和VAR技术,改造后年均节电30%、节水40%。

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残特奥铁人三项赛的砚阳湖公园也不例外,当局修整长约150米的滨湖道路,又增添无障碍设施及搭建临时功能用房,令游泳、骑行、跑步赛道与公园的“山水育才”景观带无缝衔接。

全运会场馆达致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届全运会讲求简约,不兴建新场馆,面对大部分场馆经历了全运、亚运等国际体育赛事的洗礼,各地政府以少量投入去提升品质,成功引发新活力。

事实上,这些场馆的改造升级在前期设计时,已考虑在全运会结束后怎么使用,如何开放予公众,达致可持续发展,例如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以及新增的绿化空间改为公园等。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阅读:体育盛事|国家队锁定亚冬会奖牌榜榜首 《哪吒2》也宣传全运会?